精神障碍应如何预防

来源:民福康

预防精神障碍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包括通过健康方式调节情绪、掌握有效压力应对策略,不同年龄段和有基础病史人群各有相应调节方式;二是维护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涵盖稳定和谐的家庭支持以及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拓展社交圈子,不同年龄人群社交方式不同,有基础病史者应积极融入社会;三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需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合理饮食,不同年龄人群在作息、运动、饮食上有不同要求;四是早期识别与干预心理问题,要关注自身及他人心理状态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有基础病史等人群更需密切关注并及时干预。

一、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情绪管理:长期处于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易增加精神障碍风险。要学会通过健康方式调节情绪,如当感到焦虑时,可尝试深呼吸,每次吸气时腹部慢慢隆起,呼气时腹部慢慢收缩,重复几次,能帮助放松身心,缓解紧张情绪。不同年龄段人群调节方式可有所不同,儿童可通过游戏、绘画等释放情绪;成年人可通过与朋友倾诉、运动等方式。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更需密切关注情绪变化,一旦发现情绪异常波动应及时寻求心理支持。

压力应对:生活中压力无处不在,要掌握有效的压力应对策略。比如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避免任务过度堆积导致压力过大。不同性别在压力应对上可能有一定差异,男性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运动等方式释放压力,女性可能更善于通过与他人交流来缓解,但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对于老年人,可通过参与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来转移注意力,减轻生活中的压力感,降低精神障碍发生风险。

二、维护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家庭支持: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对预防精神障碍至关重要。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关爱、理解和支持。例如,家庭成员要关注彼此的心理健康状况,当有家人遇到生活挫折时,给予情感上的慰藉和实际的帮助。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家庭的温暖和支持能为其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对于老年人,子女的关心陪伴能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减少孤独感等不良情绪引发精神障碍的可能。

社会交往: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拓展社交圈子。丰富的社交活动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不同年龄阶段都应注重社交,年轻人可通过参加行业活动、兴趣社团等扩大社交范围;中年人在工作之余可参与社区活动;老年人可多参与老年协会等组织的活动。良好的社会交往能让人在遇到困难时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从而降低精神障碍的发生几率。有基础病史的人群更应积极融入社会,避免长期处于孤立状态。

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维持身心健康非常重要。每天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成年人一般需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睡眠时间相对更长。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大脑恢复功能,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神经递质平衡,增加精神障碍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人群都应根据自身生理需求维持规律作息,比如儿童要保证午睡时间,老年人也应尽量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

适度运动:适度运动能够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有助于改善情绪,降低精神障碍发生概率。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可适当调整,女性可选择瑜伽等运动来调节身心;儿童可多参与户外活动,如跑步、踢球等;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在心理上带来积极影响,缓解压力和焦虑。

合理饮食:均衡的饮食对于预防精神障碍也起着重要作用。保证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等。例如,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神经系统功能维持有重要意义;全谷物能提供持续的能量,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进而影响大脑的神经功能。避免过度摄入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神经递质平衡。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饮食需求有所不同,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以支持身体和大脑发育;老年人要注意控制盐分和脂肪摄入,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同时维护神经系统健康。

四、早期识别与干预心理问题

自我观察:每个人都应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变化,当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异常情况时,要引起重视。例如,若连续两周以上都感觉心情压抑,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不再有兴趣,就要考虑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倾向。不同人群自我观察的侧重点可能不同,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阶段,要留意其情绪和行为的变化,如是否出现厌学、孤僻等表现;老年人要关注是否有记忆力减退、情绪异常波动等情况。

专业帮助寻求:当发现自己或身边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可通过咨询心理医生、前往专业的心理机构等方式。专业人员能够通过科学的评估和诊断,为个体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更应定期进行心理评估,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精神障碍风险并及时干预。比如有家族精神疾病史的人群,应更密切关注自身心理状况,必要时主动寻求专业帮助。

了解疾病
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主要是指影响个体情绪、行为及思维的疾病,以人体的认知、情感或意志行为障碍为特征。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脑外伤导致的精神障碍可以治愈吗
李士其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甲
脑外伤导致的精神障碍有可能可以治愈,也有可能无法治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由脑外伤导致的精神障碍,属于器质性精神障碍,如果程度比较轻,一般及时对脑外伤进行治疗,使淤血消散,精神障碍可随着大脑器质性状态的改善而逐渐好转、消失,恢复正常。但如果脑外伤累及神经,导致颅内出血,造成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的问题,这种情况大多数无法完全恢复,目前主要是以
什么是抑郁精神障碍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抑郁正常指的是一种心境状态,指的明显的处于情绪低落,感到生活无意义,丧失信心,缺乏意志力,缺乏动力,想法悲观失望消极思维迟钝等状态,如果持续性的处在这种状态,一般就是表现出了抑郁精神障碍,对于抑郁精神障碍,要进行专业的治疗比较好,比如说可以经过心理认知治疗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建议你自己放松心情,不要
酒精性精神障碍能彻底治好吗?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一般来说这种疾病有治好的可能性,往往需要综合治疗,此外在病人表现出精神异常的早期要积极治疗,一般要维持三个月以上的治疗,这种疾病病人往往有酒精依赖,因此病人要适当的控制酒精的摄入。
精神障碍和精神病的区别是什么?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精神障碍和精神病的主要区别在于精神障碍的范畴更大,精神病是包含在其中的,精神病可以认为是严重的精神障碍,包括偏执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而精神障碍除了包括精神病,还包括症状较轻的非精神病性的精神障碍。
心因性精神障碍怎么办?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心因性精神障碍主要是由于病人心理上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后造成的。对于这种精神障碍首先要进行心理治疗,帮助病人重新认识精神刺激事件,克服心理障碍。此外要鼓励病人多和外界接触,和他人交流沟通,宣泄自己内心的悲愤和不满。此外,对于严重的精神障碍病人可以给予利培酮或奥氮平进行治疗。
急性精神障碍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急性精神障碍一般在临床上主要是突然发病,表现为一过性的妄想,同时伴随行为和情感方面的异常,可能表现出妄想症状,比如神秘妄想、被害妄想,被控制体验等多种妄想。这种疾病发病时间比较急且短,临床表现很丰富,可能有妄想,幻觉,情绪不好,急性分裂样的精神症状等。临床上如果确诊的话,应该在正规的专业医生指导下应
精神障碍能恢复吗?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精神障碍积极的配合医生做治疗,定期的去医院复查,正常是会恢复的。考虑是由于遗传家族史和精神性疾病以及心理性变化有关,也不排除是环境性因素和生物因素以及抑郁症也会造成,或者还有可能是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以及阿尔茨海默病造成的。有些病人容易表现出幻觉和幻听以及感觉减退的现象。早期发现的时候,需要及时到正规
癫痫性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
梁保华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癫痫性精神障碍通常泛指癫痫患者出现的多种精神心理障碍,需坚持用药治疗并进行规范的心理辅导。首先,癫痫患者需坚持服用卡马西平片、丙戊酸钠片、苯妥英钠片、苯巴比妥片、左乙拉西坦片等药物抑制癫痫发作,同时可根据精神障碍的具体类型选用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其次,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属需在医师指导
什么是妄想性精神障碍
王锦霞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妄想性精神障碍是一种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 妄想性精神障碍,又称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持续的系统妄想。这些妄想内容前后相互联系、结构严密、逻辑性较强,常见于原发性妄想。 患者可能会出现被害、钟情、夸大、幻觉、嫉妒等多种表现。尽管病程演进缓慢,患者可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
精神障碍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是什么关系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是包含关系,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障碍的一种类型。 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发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特点是什么
党亚梅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惠爱医院 三甲
情感障碍包括抑郁症和躁狂症,抑郁症是整个人体功能低下,包括兴趣减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够集中、反应迟钝、动作迟缓、睡眠障碍就是失眠、自卑、自我价值感低,甚至严重时有自杀倾向,活着没价值的想法等抑郁症状。躁狂症是机体比较旺盛亢奋的状态,包括言语多、思维比较快,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人比较亢奋,言谈中可能有些夸大,还有睡眠减少,人际交往之间的活动
童年创伤和成年精神障碍有什么关联
彭红军 主任医师
广州市惠爱医院 三甲
成年的精神障碍具体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还有其它的心理问题,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归纳起来包括生物学、心理以及社会方面的因素。很多成年精神心理问题本身存在着一种遗传易感数值,在遗传易感数值的基础上,加上童年早期的创伤的影响,导致成为一种高危的因素。如果患者在成年后期,遭受精神创伤或者应激事件的诱发,成年期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概率会大很多。总之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特点是什么
党亚梅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惠爱医院 三甲
情感障碍包括抑郁症和躁狂症,抑郁症是整个人体功能低下,包括兴趣减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够集中、反应迟钝、动作迟缓、睡眠障碍就是失眠、自卑、自我价值感低,甚至严重时有自杀倾向,活着没价值的想法等抑郁症状。躁狂症是机体比较旺盛亢奋的状态,包括言语多、思维比较快,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人比较亢奋,言谈中可能有些夸大,还有睡眠减少,人际交往之间的活动
偏执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通常偏执性的精神障碍的人群,会对他人有持久的无根据的不信任,而且会非常的敏感。对侮辱和伤害会耿耿于怀。思想行为非常的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等。通常持续的时间比较久,三个月以上,而且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造成周围人际关系比较差,自我评价过高,过分地认为自己特别重要,失败和责任都归咎于其他人等。以上异常表现,要考虑是否有偏执性的精神
老年精神障碍的表现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老年精神障碍,也分不同的疾病,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说老年痴呆,会表现在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如记忆力、语言、定向障碍等,以及会出现幻觉、妄想、行为异常、人格改变等。老年的抑郁症,主要会表现在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者老年期的惊恐障碍明显会少于青壮年人。也有部分老年人会发生疑病症,患者通常病史会比较长,首次的发病通常继发于焦虑情绪或者抑郁情绪等。
儿童精神障碍的表现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儿童精神障碍的表现是根据所患疾病而不同,如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患者表现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且进入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可注意20分钟左右,但出现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孩子,最多坚持十分钟。其次,其注意力、转化能力比较差,易专注于某些感兴趣的事情,难以转移到其它活动或者任务上。同时,部分孩子有抽动障碍,如眨眼、清理喉咙或者发出吼叫声、犬叫声等。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