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分裂与精神分裂的区别

来源:民福康

人格分裂(规范名称为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或分离性身份障碍)和精神分裂存在多方面差异:定义上,前者是精神或身体分离、存在多种身份状态,后者是个性、思维等分裂及精神与环境不协调;症状上,前者有身份转换、自我感知异常,后者有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情感不协调等;病因方面,前者常与童年创伤有关,后者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神经生物学、大脑结构及心理社会因素;治疗上,前者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后者以药物治疗为主、结合心理和康复治疗;特殊人群(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在诊断、治疗上各有注意事项,需谨慎对待。

一、定义差异

1.人格分裂:人格分裂在医学上规范名称为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或分离性身份障碍。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患者会持续或反复感到自己精神过程或身体的分离,好像自己是一个旁观者;而分离性身份障碍表现为患者存在两种或更多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这些身份交替控制患者的行为。

2.精神分裂:精神分裂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以基本个性、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患者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会出现障碍,导致其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二、症状表现区别

1.人格分裂:

身份转换:分离性身份障碍患者的不同身份有各自独特的行为、言语、记忆、态度和思维方式,身份转换可突然发生。例如,一个原本内向胆小的患者,在某个身份状态下可能变得外向大胆。

自我感知异常: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患者会有不真实感,觉得自己与自身或周围环境分离,如感觉自己像在梦中,对自身情感体验麻木等。

2.精神分裂:

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患者会听到实际不存在的声音,这些声音可以是评论性、命令性的。例如,患者可能听到有声音指责自己,甚至命令自己去做某些事情。

妄想:常见的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等。被害妄想患者坚信自己被人跟踪、监视、毒害等;关系妄想患者会将周围环境中与自己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自己有关。

思维紊乱:表现为言语凌乱、逻辑倒错、思维中断等。患者说话可能前言不搭后语,让人难以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情感不协调:患者的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外界刺激不协调,如在讲述悲伤的事情时却面带微笑。

三、病因差异

1.人格分裂:通常与严重的童年创伤有关,如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等。这些创伤经历导致患者采用分离的心理机制来应对难以承受的痛苦,从而发展出不同的人格状态。

2.精神分裂:病因较为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精神分裂患者,其亲属患病的风险会增加;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谷氨酸等神经递质异常也与精神分裂的发病密切相关;大脑结构上的脑室扩大、额叶发育异常等也可能导致精神分裂;长期的精神压力、生活事件刺激等心理社会因素也可能诱发疾病。

四、治疗方法不同

1.人格分裂:治疗主要以心理治疗为主,如心理动力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辩证行为疗法等。心理动力疗法帮助患者探索潜意识中的冲突和创伤,促进人格的整合;认知行为疗法则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辩证行为疗法注重提高患者的情绪调节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辅助治疗。

2.精神分裂: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有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幻觉、妄想等症状。同时,结合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疾病,提高自知力;康复治疗包括职业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和青少年:无论是人格分裂还是精神分裂,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诊断和治疗都需要更加谨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大脑和心理都尚未成熟。在治疗方面,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方法,如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对于必须使用药物治疗的情况,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密切关注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家长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同时患有多种躯体疾病。在治疗精神分裂或人格分裂时,药物选择要更加谨慎,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同时,心理治疗要结合老年人的特点,采用温和、易懂的方式进行。家人要多陪伴老年人,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和生活需求。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患病时,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一般尽量避免使用药物治疗,优先选择心理治疗。如果病情严重必须使用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权衡利弊,选择对胎儿或婴儿影响最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胎儿或婴儿的发育情况。

4.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环境、生活不规律的人群,患病风险可能增加。对于这类人群,要注重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和放松活动。在治疗过程中,要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方式,减少压力源,以促进病情的恢复。有相关病史的人群在治疗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以便医生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了解疾病
人格分裂
人格分裂即多重人格,临床也称为分离性身份障碍,表现为身份的瓦解,同一个人身上会存在两个或多个截然不同的人格或者身份,伴有明显的自我感及主体感的中断。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人格分裂与精神分裂的区别是什么
刘建成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精神分裂一般是指精神分裂症,人格分裂与精神分裂症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定义、病因、症状等方面。 1、定义 人格分裂是指个体上存在两种或以上不同的人格状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的精神障碍,患者在个人意识、情绪、行为等方面都可能出现扭曲。 2、病因 人格分裂通常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如童年时期的创伤、家庭氛围紧
精神分裂与人格分裂的症状
蒋少艾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三甲
精神分裂与人格分裂是两种不同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主要表现有思维障碍、幻觉体验、情感异常、行为异常等。人格分裂主要表现有存在多个不同的人格状态、转换人格时的记忆缺失、对不同人格状态缺乏自知等。 一.精神分裂 1.思维障碍 患者的思维可能变得混乱、松散,出现妄想等异常思维内容。例如,可能坚信有人在监视或
人格分裂和精神分裂的区别
梁军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人格分裂和精神分裂有明显区别,例如病因不同、症状表现不同、认知功能的影响不同、治疗方法不同等。 首先,病因不同。人格分裂主要源于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不良环境或心理冲突等,是心理层面的问题;而精神分裂多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以及环境中的压力等密切相关。 其次,症状表现不同。人格分裂患者会表现出多个
精神分裂和多重人格一样吗
梁军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精神分裂和多重人格是两种不同的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障碍,患者的思维可能变得混乱、不连贯,出现妄想等异常思维内容。例如,可能坚信有人在迫害自己。 2、幻觉体验,常见的如幻听,听到不存在的声音。 3、情感淡漠,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正常的情感反应。 4、行为异常,包括行为紊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相同吗
梁军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是不同的精神障碍。 多重人格,又称为解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主要特点如下: 1、存在多个不同的人格状态 人格状态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可能有显著差异。 2、转换频繁 不同人格可能交替控制个体的行为和意识。 3、通常源于严重的心理创伤 早期的创伤经历是导致这一障碍形成的重要因素。 精神
精神分裂和双重人格是一回事吗
梁军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精神分裂和双重人格是不同的精神障碍,不是一回事。 精神分裂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具有以下特点: 1.思维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思维松散、思维中断、妄想等异常表现。例如,他们可能会坚信一些毫无根据的想法,如被跟踪、迫害等。 2.幻觉 常见的有幻听,患者会听到实际上不存在的声音。 3.情感异常 情感淡漠、情
人格分裂症的表现
梁军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人格分裂症,又称解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主要表现为记忆缺失、情绪和行为的不稳定、自我感的丧失或混乱、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异常等,详情如下: 一、记忆缺失 患者对不同人格状态下的经历和行为可能存在部分或完全的记忆缺失,难以回忆起某些时间段内发生的事情。 二、情绪和行为的不稳定 不同人格状态可能表现出截然不同
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是什么
梁军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是两种不同的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主要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异常和不协调。比如患者可能出现思维散漫、思维破裂、妄想等症状,难以进行有逻辑的思考和表达;同时,情感变得平淡或不协调,对周围事物缺乏正常的情感反应;此外,还可能有怪异的行为、动作刻板或无目的的活动等。 而人格分裂则
人格分裂
蒋少艾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三甲
人格分裂即人格分裂症,一般是童年创伤、心理防御机制、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大脑结构与功能异常引起的。常见治疗方法为心理治疗、家庭治疗与支持系统、药物治疗。 一.原因 1.童年创伤 童年时期的极端、重复、长期的创伤经历,如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或极端不稳定的生活环境,被认为是人格分裂形成的主要因素。
人格的特征
蒋少艾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三甲
人格的特征包括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等。 1.独特性 独特性是人格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指的是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法被完全复制或替代。这种独特性不仅体现在人格特质的数量、组合方式上,还体现在每种特质的表现方式上。即使是同卵双生子,在遗传高度相似的情况下,他们的人格也不会完全相同。因为
人格分裂和精神分裂的区别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人格分裂,也称分裂性的人格障碍,通常会表现在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异常。精神分裂通常是表现在精神活动与环境特别不协调的特征表现,例如在悲伤的环境当中,患者却哈哈大笑或者是会出现幻觉、幻听、妄想、思维联想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等症状。
人格分裂是什么意思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人格分裂是精神疾病当中的一种,患者表现在多个方面;部分人出现反常和特殊行为,如衣着打扮行为不合时宜,即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悲伤、难过场景,患者易哈哈大笑。另外,患者与他人交往、沟通滞后,如用词不当或者表达意见非常不清晰。部分患者还易出现知觉体验的问题,如幻觉、幻想或者妄想等。
人格分裂症的表现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人格分裂症的表现不一,因人而异;部分人易出现幻听现象,尤其是评论性幻听或者批评性幻听,总认为别人在议论或者辱骂自己。另外,部分人表现在思维方面,如出现思维破裂,无法与他人正常交谈;还易出现情感反应,与现实环境并不和谐,如现实环境开心、活跃气氛,但患者易出现悲伤、痛苦的表情。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