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习惯性流产
习惯性流产指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自然流产,现也认为连续2次就应重视评估,自然流产是妊娠28周前自行终止、体重<1000g者。病因包括遗传、解剖、内分泌、免疫、感染、环境等因素;临床表现为连续多次在相同孕周自然流产,分早晚期不同症状;诊断需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染色体、内分泌、免疫、感染筛查)及影像学检查(B超、子宫输卵管造影或宫腔镜);治疗有一般治疗、针对病因治疗(遗传用辅助生殖,解剖手术矫正,内分泌补充激素等,免疫用抗凝或免疫治疗,感染用抗生素)及心理治疗;特殊人群如高龄、有基础疾病、肥胖、多次流产史女性需针对性处理,如高龄孕前全面检查、有基础病控制病情、肥胖减重、多次流产史者心理支持并全面检查治疗。
一、定义
习惯性流产是指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不过,近年来也有观点认为连续2次的自然流产就应引起重视并进行相关评估,因为其后续再次流产的风险与连续3次流产相近。自然流产是指妊娠在28周前自行终止,体重<1000g者。
二、病因
1.遗传因素:夫妻双方或一方存在染色体异常,如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构异常等,可能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从而引发习惯性流产。有研究表明,染色体异常在习惯性流产患者中占比约为5%15%。
2.解剖因素:子宫解剖结构异常是常见原因之一,包括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双角子宫等)、宫腔粘连、宫颈机能不全等。子宫畸形会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宫颈机能不全则在妊娠中期无法承受胎儿及附属物的重量,导致流产。
3.内分泌因素:内分泌失调会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常见的如黄体功能不全,可导致孕激素分泌不足,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等异常,也会增加流产风险;甲状腺功能异常,无论是亢进还是减退,都可能对胚胎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4.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异常和同种免疫异常都可能与习惯性流产有关。自身免疫异常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体内产生的抗磷脂抗体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栓形成,影响胎盘血供。同种免疫异常则是母体对胚胎的免疫耐受机制异常,使母体免疫系统攻击胚胎。
5.感染因素:孕期感染某些病原体,如TORCH感染(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胚胎的发育,导致流产。
6.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化学物质(苯、甲醛等)、放射线、高温、噪音等,可能对生殖细胞和胚胎造成损害,增加习惯性流产的发生风险。
三、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连续多次在相同孕周发生自然流产。早期习惯性流产多发生在妊娠12周以前,常见症状为阴道流血、腹痛,随后胚胎排出。晚期习惯性流产一般发生在妊娠12周以后,多先出现腹痛,然后宫颈扩张,胎儿及胎盘排出。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流产史,包括流产次数、孕周、症状等,同时了解夫妻双方的家族史、既往病史、用药史、生活方式等。
2.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形态、位置,宫颈情况等;全身检查,评估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
3.实验室检查:
染色体检查:夫妻双方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排除遗传因素。
内分泌检查:检测性激素六项(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睾酮、泌乳素)、甲状腺功能等,了解内分泌状况。
免疫检查:检测抗磷脂抗体、抗核抗体等自身抗体,以及封闭抗体等同种免疫相关指标。
感染筛查:进行TORCH筛查、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检测。
4.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了解子宫形态、结构,有无子宫畸形、宫腔粘连等;监测胚胎发育情况。
子宫输卵管造影或宫腔镜检查:对于怀疑子宫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五、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2.针对病因治疗:
遗传因素:对于染色体异常患者,可考虑进行遗传咨询和辅助生殖技术,如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选择染色体正常的胚胎进行移植。
解剖因素:子宫畸形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手术矫正;宫腔粘连可通过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可在妊娠1214周行宫颈环扎术。
内分泌因素:黄体功能不全者可补充孕激素;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进行调整内分泌治疗;甲状腺功能异常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免疫因素: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可使用阿司匹林、肝素等药物进行抗凝治疗;对于同种免疫异常患者,可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等方法。
感染因素: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后需复查,确保感染得到控制。
3.心理治疗:习惯性流产患者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六、特殊人群提示
1.高龄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子质量下降,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增加,习惯性流产的风险也相应升高。高龄女性在备孕前应进行全面的孕前检查,包括卵巢功能评估等。孕期要加强产检,密切监测胎儿发育情况。
2.有基础疾病的女性: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女性,在孕前应积极控制病情,将血糖、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孕期要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监测相关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3.肥胖女性:肥胖会影响内分泌和代谢功能,增加习惯性流产的风险。肥胖女性在备孕前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减轻体重,改善身体状况。
4.多次流产史女性:此类女性心理压力较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家人和医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其树立信心。同时,要进行全面的检查,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