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与风湿病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病的症状及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症状有疼痛、肿胀、僵硬、畸形,还有类风湿结节、肺部病变等关节外症状;风湿病疼痛部位多样,有关节、肌肉、皮肤等症状;老年人治疗用药需谨慎,注意保暖和适度运动;儿童发病影响生长发育,治疗要关注药物对发育的影响;女性生理期、孕期和更年期病情可能受激素影响,要注意休息和补钙;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要改变不良习惯,有基础疾病者要积极控制。
一、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
1.关节症状
疼痛:类风湿关节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为对称性、持续性疼痛,多发生在小关节,如手指、手腕、脚趾关节等。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在病情活动期会加重,且夜间或早晨起床时较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逐渐累及大关节,如膝关节、肘关节等。
肿胀:关节周围组织因炎症而出现肿胀,这是由于关节腔内积液、滑膜增生等原因导致。肿胀关节表面皮肤可发红,温度略高于正常皮肤。肿胀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长期肿胀可导致关节畸形。
僵硬:早晨起床后或长时间休息后,关节会出现僵硬感,活动受限,这种现象称为晨僵。晨僵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1小时,病情严重者晨僵可持续数小时甚至全天。随着活动增加,僵硬感可逐渐减轻。
畸形:病情反复发作且未得到有效控制时,关节软骨和骨质遭到破坏,可引起关节畸形。常见的畸形有手指关节的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纽扣花样畸形等,严重影响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
2.关节外症状
类风湿结节:约20%30%的患者会出现类风湿结节,常见于肘部、关节伸面、跟腱等部位。结节大小不一,质地较硬,无压痛,可活动或固定于皮下组织。类风湿结节的出现提示病情处于活动期。
肺部病变:可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胸膜炎等。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可出现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肺功能。胸膜炎时患者可感到胸痛,尤其在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
心脏病变:可累及心包、心肌、心瓣膜等,引起心包炎、心肌炎、心瓣膜病等。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
眼部病变:常见的有干燥性角结膜炎、巩膜炎等。患者可出现眼睛干涩、疼痛、畏光、视力下降等症状。
二、风湿病的症状
1.疼痛
疼痛部位多样,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局限于某个关节或肌肉。疼痛性质包括刺痛、胀痛、酸痛等。与类风湿关节炎不同,部分风湿病的疼痛不一定呈对称性,且可累及大关节,如髋关节、肩关节等。疼痛程度和发作频率因病情而异,在寒冷、潮湿等环境因素刺激下可能加重。
2.关节症状
肿胀:与类风湿关节炎类似,风湿病也可导致关节肿胀,但肿胀的关节范围可能更广,除小关节外,大关节也常受累。关节肿胀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活动受限:由于关节疼痛、肿胀以及肌肉无力等原因,患者关节的活动范围会受到限制。在疾病早期,活动受限可能较轻,仅表现为关节活动时的不适感;随着病情进展,关节可能完全丧失正常的活动功能。
3.肌肉症状
无力:患者可感到肌肉力量下降,活动耐力减退,难以完成正常的日常活动,如上下楼梯、提重物等。肌肉无力可逐渐加重,严重时可导致行走困难、卧床不起。
疼痛:部分风湿病可引起肌肉疼痛,疼痛可为酸痛、胀痛或刺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可累及全身多个肌肉群。肌肉疼痛在运动或劳累后会加重。
4.皮肤症状
红斑:不同类型的风湿病可出现不同形态的红斑。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出现面部蝶形红斑,表现为横跨鼻梁和双侧脸颊的对称性红斑;皮肌炎患者可出现眶周紫红色斑疹、Gottron征等皮肤表现。
皮疹:可表现为丘疹、斑丘疹、水疱等多种形式,皮疹的分布和形态因疾病而异。皮疹可伴有瘙痒或疼痛,部分患者的皮疹在日晒后会加重。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
老年人患类风湿或风湿病时,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较差。关节症状可能更为严重,且更容易出现关节外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肺部感染等。在治疗过程中,用药需谨慎,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应定期进行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密切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同时,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力量。
2.儿童
儿童患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风湿病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病,对生长发育可能产生较大影响。儿童的关节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误诊。在治疗方面,要特别注意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的药物。对于低龄儿童,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活动,同时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促进身体恢复。
3.女性
女性在生理期、孕期和更年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可能会影响类风湿或风湿病的病情。生理期时,关节症状可能会加重,此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孕期由于身体负担加重,关节压力增大,病情可能出现波动。在孕期用药需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更年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密度降低,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与类风湿或风湿病相互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女性要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骨密度。
4.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
长期吸烟、酗酒、过度劳累、缺乏运动的人群,患类风湿或风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且病情可能更难控制。吸烟会加重关节炎症,降低药物治疗效果;酗酒会影响肝脏功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这类人群应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同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游泳、瑜伽等,有助于增强体质,缓解关节症状。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类风湿或风湿病的治疗和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