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类风湿的症状
风湿病、类风湿的症状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风湿病症状包括疼痛、关节肿胀和压痛、晨僵、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乏力、疲劳等;类风湿症状有关节疼痛与压痛、肿胀、晨僵、畸形等关节症状,以及类风湿结节、血管炎、肺及心脏等多系统受累的关节外表现。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治疗需考虑基础疾病和肝肾功能,日常注意关节保暖与适当运动;儿童患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有全身症状,治疗关注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女性孕期和更年期激素变化影响病情,孕期用药谨慎,更年期可补充钙剂防骨质疏松;有特殊病史者治疗要兼顾原发病,定期监测指标,注意休息和避免感染。
一、风湿病的症状
1.疼痛:疼痛是风湿病的主要症状,可发生在肢体和躯干,肢体关节与肌肉疼痛最为常见。疼痛部位有助于判断疼痛是否来自关节病变,必须分清局部病变引起的疼痛与系统性病变引起的广泛性疼痛的区别。如类风湿关节炎可累及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等多处关节,出现疼痛症状。
2.关节肿胀和压痛:往往出现在有疼痛的关节,是滑膜炎或周围软组织炎的体征,其程度因炎症轻重不同而异。可由关节腔积液或滑膜肥厚所致。骨性增生性肥大则多见于骨性关节炎。
3.晨僵:患者晨起或休息较长时间后,关节呈胶粘样僵硬感,活动后方能缓解或消失。晨僵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最为突出,可以持续数小时,在其他关节炎则持续时间较短。
4.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指关节丧失其正常的外形和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关节有尺侧偏斜,关节半脱位等。这些改变都与软骨和骨遭破坏有关。在类风湿关节炎常见。
5.乏力:乏力指的是肌力下降或丧失。由于乏力常与其他症状一起出现,例如,疼痛、晨僵、疲劳等,因此患者有时会分辨不清什么是乏力。在患者无法完成行走、咀嚼、吞咽等动作时,患者才会发现自己出现了乏力的症状。乏力是否对称、是中轴性还是外周性分布,对疾病的鉴别诊断非常有用。
6.疲劳:疲劳是风湿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严重时甚至会使患者无法完成日常活动。疲劳在炎性及非炎性疾病都会出现,如类风湿关节炎及纤维肌痛综合征等。
二、类风湿的症状
1.关节症状
关节疼痛与压痛:最常出现的部位为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其次是足趾、膝、踝、肘、肩等关节。多呈对称性、持续性,但时轻时重。疼痛的关节往往伴有压痛。
关节肿胀:多因关节腔内积液或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引起,病程较长者可因滑膜慢性炎症后的肥厚而引起肿胀。凡受累的关节均可肿胀,常见的部位与关节疼痛部位相同,亦多呈对称性。
晨僵:病变关节在夜间静止不动后出现较长时间(至少1小时)的僵硬,如胶粘着样的感觉。晨僵持续时间和关节炎症的程度成正比,它常被作为观察本病活动指标之一。
关节畸形:多见于较晚期患者。因滑膜炎的绒毛破坏了软骨和软骨下的骨质结构造成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又因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受损使关节不能保持在正常位置,出现手指关节的半脱位如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等。关节周围肌肉的萎缩、痉挛则使畸形更为加重。
2.关节外表现
类风湿结节:是本病较特异的皮肤表现,出现在20%30%的患者,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的皮下,如前臂伸面、肘鹰嘴突附近、枕、跟腱等处。其大小不一,结节直径由数毫米至数厘米、质硬、无压痛、对称性分布。它的存在提示本病的活动。
类风湿血管炎:可出现在患者的任一系统。查体可见指甲下或指端出现小血管炎,少数引起局部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在眼部可造成巩膜炎,严重者因巩膜软化而影响视力。
肺:肺间质病变是最常见的肺病变,见于约30%的患者,有时虽有肺功能和肺影像学异常,但无临床症状。早期诊断有赖于高分辨CT。部分患者出现气短和肺功能不全,少数出现慢性纤维性肺泡炎则预后较差。
心脏:可有心包炎,为最常见心脏受累的表现。但多数患者无相关临床表现。
胃肠道:患者可有上腹不适、胃痛、恶心、纳差、甚至黑便,但均与服用抗风湿药物,尤其是非甾体抗炎药有关。很少由类风湿关节炎本身引起。
血液系统:患者可出现贫血,程度和病情活动相关。Felty综合征是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伴有脾大、中性粒细胞减少,有的甚至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神经系统:神经受压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病变的常见原因。最常受累的神经有正中神经、尺神经以及桡神经。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患风湿病和类风湿时,症状可能不典型,疼痛等症状可能更难耐受。由于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用药时需要更加谨慎,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注意关节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可适当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等,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力量。
2.儿童:儿童患类风湿关节炎称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其症状与成人有所不同,除关节症状外,还可能伴有发热、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方法,如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低龄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帮助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注意孩子的营养均衡,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3.女性:女性在孕期和更年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可能会影响风湿病和类风湿的病情。孕期女性用药需要谨慎,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孕期需要与医生密切沟通,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更年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会加重关节疼痛等症状,此时除了积极治疗疾病外,还可以通过适当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方式,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4.有特殊病史者:对于有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患者,在治疗风湿病和类风湿时,需要充分考虑原发病的情况。如使用药物可能会加重肝肾功能负担,因此需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同时,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原发病的病情,避免因病情波动影响风湿病和类风湿的治疗效果。在日常生活中,这类患者要更加注意休息,避免感染等诱发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