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病症状
类风湿病症状包括关节症状和关节外症状,不同人群症状特点及注意事项也有所不同。关节症状有疼痛(多为小关节对称性、游走性疼痛,随病情加重)、肿胀(因关节腔积液或周围组织炎症,程度与病情相关)、僵硬(晨僵超1小时,与病情活动度有关)、畸形(长期未控致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活动受限(因疼痛等使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关节外症状涉及皮肤(类风湿结节、血管炎表现)、眼部(干眼症、巩膜炎)、肺部(肺间质纤维化、胸膜炎)、心脏(心包炎、心肌炎)、神经系统(腕管综合征、多发性神经炎)。不同人群中,儿童可能有高热等全身症状且影响骨骼发育,家长要关注;老年人关节症状重且伴其他慢性病,用药需谨慎;女性孕期和产后症状有变化,要与医生沟通调整方案;长期重体力劳动或运动过度、肥胖人群关节症状易加重,需合理安排、做好保护和控制体重;有家族史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患病风险高或病情复杂,要定期体检、制定个体化方案。
一、关节症状
1.疼痛:类风湿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疼痛部位多为双手、腕、足等小关节,也可累及膝关节、肘关节等大关节。疼痛通常呈对称性发作,即身体两侧相同部位的关节同时出现疼痛。疼痛还具有游走性,可在不同关节间转移。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例如,患者可能在早晨起床时感觉手指关节疼痛明显,活动后稍有缓解,但长时间活动后疼痛又会加剧。
2.肿胀:关节肿胀也是常见症状,是由于关节腔内积液或关节周围组织炎症引起。肿胀的关节表面皮肤可发红,温度升高。肿胀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轻度肿胀可能仅表现为关节周围组织的轻微隆起,重度肿胀时关节可明显增大,甚至影响关节的活动。以膝关节为例,肿胀明显时可出现“浮髌试验”阳性,即按压髌骨时可感觉到髌骨在关节腔内浮动。
3.僵硬:晨僵是类风湿病的典型表现,患者早晨起床后或长时间静止不动后,关节会出现僵硬、活动受限的症状,一般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僵硬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病情活动度有关,病情越严重,晨僵时间越长。随着活动,僵硬症状会逐渐缓解。除了晨僵,在长时间休息后也可能出现关节僵硬,如久坐后站立时膝关节僵硬。
4.畸形:病情长期未得到控制,关节软骨和骨质会遭到破坏,导致关节畸形。常见的畸形有手指的天鹅颈畸形、纽扣花样畸形,以及膝关节的内翻或外翻畸形等。关节畸形会严重影响关节的功能,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例如,手指的畸形会使患者无法完成精细的动作,如写字、系扣子等。
5.活动受限:由于疼痛、肿胀和畸形等原因,关节的活动范围会逐渐减小,患者的关节活动会受到明显限制。患者可能无法正常弯曲、伸展关节,上下楼梯、穿衣、梳头、拿取物品等日常动作都会变得困难。严重时,患者甚至无法独立行走,需要借助轮椅或拐杖。
二、关节外症状
1.皮肤症状:类风湿结节是类风湿病的特征性皮肤表现,多见于肘部、关节伸面等易受摩擦的部位,也可出现在肺部、心脏等内脏器官。结节大小不一,质地较硬,一般无压痛,可活动或与周围组织粘连。皮肤还可能出现血管炎表现,如皮肤溃疡、紫癜等,提示病情较为严重。
2.眼部症状:可出现干眼症、巩膜炎等眼部疾病。干眼症患者会感觉眼睛干涩、疼痛、畏光、视力模糊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巩膜炎则表现为眼睛发红、疼痛,疼痛可放射至眼眶周围,影响患者的视力。
3.肺部症状:可引起肺间质纤维化、胸膜炎等肺部疾病。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可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肺功能会逐渐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胸膜炎患者则会出现胸痛、咳嗽、气短等症状,胸痛在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
4.心脏症状:少数患者会累及心脏,出现心包炎、心肌炎等疾病。心包炎患者可有心前区疼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听诊时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心肌炎患者则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5.神经系统症状:由于关节病变压迫神经或血管,可导致神经系统症状,如腕管综合征,表现为手部麻木、刺痛、无力等症状,夜间或清晨症状加重。此外,还可能出现多发性神经炎,患者会感觉肢体远端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等。
三、不同人群症状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类风湿病症状与成人有所不同,除了关节症状外,还可能出现高热、皮疹、肝脾肿大等全身症状。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类风湿病可能会影响骨骼发育,导致生长迟缓。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变化,及时带孩子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对孩子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要鼓励孩子适当进行运动,促进骨骼发育。
2.老年人:老年人患类风湿病时,关节症状可能更为严重,且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这些疾病相互影响,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在用药时要更加谨慎,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此外,老年人可能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家属要协助其按时服药,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3.女性:女性在孕期和产后,类风湿病的症状可能会发生变化。孕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使病情有所缓解,但产后病情可能会加重。女性患者在备孕、孕期和产后要与医生密切沟通,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同时,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
4.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运动过度的人群,关节负担较重,类风湿病症状可能会更早出现且更为严重。这类人群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关节过度劳累。运动爱好者在运动时要做好关节保护措施,如佩戴护膝、护腕等。肥胖人群由于体重对关节的压力较大,也会加重关节症状,应积极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
5.有相关病史人群:有类风湿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要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病情。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也更容易患类风湿病,且病情可能更为复杂。这类患者在治疗类风湿病时,要综合考虑其他疾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