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急性精神障碍如何预防

来源:民福康

预防急性精神障碍可从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管理心理压力与情绪、定期健康检查与早期干预三方面入手。保持良好生活方式需合理作息(依不同年龄段调整作息)、适度运动(依自身情况选运动方式强度)、健康饮食(保证均衡饮食,依年龄段有不同饮食需求);管理心理压力与情绪要学会情绪调节(依自身特点选调节方式)、应对生活事件(积极寻求支持并自我调适);定期健康检查与早期干预包括定期体检(依不同人群有不同体检重点)、早期识别与干预(留意异常症状及时就医,高危人群加强监测)。

一、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1.合理作息

充足且规律的睡眠对预防急性精神障碍至关重要。成年人一般需要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儿童和青少年睡眠时间相对更长,婴儿需1216小时等。长期睡眠不足会打乱人体的生理节律和神经内分泌平衡,增加患精神障碍的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睡眠障碍的人群中,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睡眠正常人群,而这些情绪问题是急性精神障碍的常见诱发因素之一。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按时上床睡觉和起床,营造安静、舒适、黑暗且温度适宜的睡眠环境,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稳定,降低急性精神障碍的发生几率。

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需根据其生理特点调整作息。儿童应保证在固定时间入睡和起床,避免过度玩耍导致夜间兴奋难以入睡;老年人则要注意白天适当休息,但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2.适度运动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具有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的作用。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同时有助于释放压力,改善心理状态。例如,一项针对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人群的研究发现,坚持每周进行3次以上有氧运动的人群,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不运动或运动较少的人群。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年轻人可选择强度较高的运动项目,而老年人则更适合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以避免运动损伤,同时达到预防急性精神障碍的目的。

女性在运动时需注意根据自身生理周期调整运动强度,避免在生理期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有慢性病史的人群运动前应咨询医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3.健康饮食

均衡的饮食摄入对于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不可或缺。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例如,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瘦肉、豆类等有助于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缺乏维生素B族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增加精神障碍的发生风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它们富含抗氧化剂,能够抵御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伤。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而这些疾病又与精神障碍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饮食需求有所差异,儿童需要保证充足的钙质摄入以支持骨骼和神经系统发育;老年人则要注意控制钠盐摄入,预防高血压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

二、管理心理压力与情绪

1.学会情绪调节

当面临压力和负面情绪时,要学会积极有效的调节方法。可以通过自我暗示、深呼吸等方式来缓解紧张情绪。例如,当感到焦虑时,进行深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每次深呼吸持续510秒,重复几次,能帮助放松身体和神经。还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听音乐、看电影、阅读等,将注意力从引发负面情绪的事情上转移开,缓解心理压力。不同性格和情绪特点的人群调节情绪的方式有所不同,外向的人可能更适合通过社交活动来转移注意力,而内向的人可能更倾向于独自阅读或听音乐来调节情绪。

对于青少年群体,家长和学校应引导他们掌握情绪调节技巧,如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从而更好地管理情绪;对于职场人士,要学会在工作中合理分配时间和任务,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导致情绪问题。

2.应对生活事件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重大事件,如亲人离世、失业、失恋等,这些事件都可能成为诱发急性精神障碍的因素。当面临重大生活事件时,要积极寻求社会支持,与家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沟通交流,倾诉自己的感受和困惑。例如,当遭遇失恋打击时,向信任的朋友倾诉能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缓解痛苦情绪。同时,要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事件,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分析事件带来的积极影响,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应对生活事件的能力和方式不同,儿童和青少年可能需要家长更多的陪伴和引导来度过生活中的困难时期;老年人在面对重大生活事件时,要注意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辅导。

三、定期健康检查与早期干预

1.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尤其是神经系统相关的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例如,通过血液检查可以了解体内激素水平、维生素含量等情况,一些激素失衡或维生素缺乏可能与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关。对于有家族精神障碍病史的人群,更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体检重点有所不同,儿童需要检查生长发育指标、智力发育情况等;老年人要重点检查心脑血管功能、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等方面。

女性在不同生理期和特殊时期,如孕期、更年期等,要增加相关体检项目,关注激素变化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要根据病情定期进行针对性体检,及时发现疾病变化对精神状态的影响。

2.早期识别与干预

要留意自身或他人是否出现早期精神障碍的症状,如持续的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兴趣减退等。一旦发现异常迹象,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早期干预。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高预后效果。例如,对于轻度的抑郁情绪,通过心理治疗等非药物干预手段可能就能得到明显改善。不同人群早期精神障碍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学习成绩下降、行为异常等;老年人可能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等。

对于有精神障碍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要加强监测,定期进行心理评估,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同时,社区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精神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早期精神障碍的识别能力和重视程度。

了解疾病
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主要是指影响个体情绪、行为及思维的疾病,以人体的认知、情感或意志行为障碍为特征。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脑外伤导致的精神障碍可以治愈吗
李士其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甲
脑外伤导致的精神障碍有可能可以治愈,也有可能无法治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由脑外伤导致的精神障碍,属于器质性精神障碍,如果程度比较轻,一般及时对脑外伤进行治疗,使淤血消散,精神障碍可随着大脑器质性状态的改善而逐渐好转、消失,恢复正常。但如果脑外伤累及神经,导致颅内出血,造成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的问题,这种情况大多数无法完全恢复,目前主要是以
什么是抑郁精神障碍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抑郁正常指的是一种心境状态,指的明显的处于情绪低落,感到生活无意义,丧失信心,缺乏意志力,缺乏动力,想法悲观失望消极思维迟钝等状态,如果持续性的处在这种状态,一般就是表现出了抑郁精神障碍,对于抑郁精神障碍,要进行专业的治疗比较好,比如说可以经过心理认知治疗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建议你自己放松心情,不要
酒精性精神障碍能彻底治好吗?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一般来说这种疾病有治好的可能性,往往需要综合治疗,此外在病人表现出精神异常的早期要积极治疗,一般要维持三个月以上的治疗,这种疾病病人往往有酒精依赖,因此病人要适当的控制酒精的摄入。
精神障碍和精神病的区别是什么?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精神障碍和精神病的主要区别在于精神障碍的范畴更大,精神病是包含在其中的,精神病可以认为是严重的精神障碍,包括偏执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而精神障碍除了包括精神病,还包括症状较轻的非精神病性的精神障碍。
心因性精神障碍怎么办?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心因性精神障碍主要是由于病人心理上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后造成的。对于这种精神障碍首先要进行心理治疗,帮助病人重新认识精神刺激事件,克服心理障碍。此外要鼓励病人多和外界接触,和他人交流沟通,宣泄自己内心的悲愤和不满。此外,对于严重的精神障碍病人可以给予利培酮或奥氮平进行治疗。
急性精神障碍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急性精神障碍一般在临床上主要是突然发病,表现为一过性的妄想,同时伴随行为和情感方面的异常,可能表现出妄想症状,比如神秘妄想、被害妄想,被控制体验等多种妄想。这种疾病发病时间比较急且短,临床表现很丰富,可能有妄想,幻觉,情绪不好,急性分裂样的精神症状等。临床上如果确诊的话,应该在正规的专业医生指导下应
精神障碍能恢复吗?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精神障碍积极的配合医生做治疗,定期的去医院复查,正常是会恢复的。考虑是由于遗传家族史和精神性疾病以及心理性变化有关,也不排除是环境性因素和生物因素以及抑郁症也会造成,或者还有可能是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以及阿尔茨海默病造成的。有些病人容易表现出幻觉和幻听以及感觉减退的现象。早期发现的时候,需要及时到正规
癫痫性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
梁保华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癫痫性精神障碍通常泛指癫痫患者出现的多种精神心理障碍,需坚持用药治疗并进行规范的心理辅导。首先,癫痫患者需坚持服用卡马西平片、丙戊酸钠片、苯妥英钠片、苯巴比妥片、左乙拉西坦片等药物抑制癫痫发作,同时可根据精神障碍的具体类型选用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其次,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属需在医师指导
什么是妄想性精神障碍
王锦霞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妄想性精神障碍是一种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 妄想性精神障碍,又称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持续的系统妄想。这些妄想内容前后相互联系、结构严密、逻辑性较强,常见于原发性妄想。 患者可能会出现被害、钟情、夸大、幻觉、嫉妒等多种表现。尽管病程演进缓慢,患者可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
精神障碍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是什么关系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是包含关系,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障碍的一种类型。 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发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特点是什么
党亚梅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惠爱医院 三甲
情感障碍包括抑郁症和躁狂症,抑郁症是整个人体功能低下,包括兴趣减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够集中、反应迟钝、动作迟缓、睡眠障碍就是失眠、自卑、自我价值感低,甚至严重时有自杀倾向,活着没价值的想法等抑郁症状。躁狂症是机体比较旺盛亢奋的状态,包括言语多、思维比较快,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人比较亢奋,言谈中可能有些夸大,还有睡眠减少,人际交往之间的活动
童年创伤和成年精神障碍有什么关联
彭红军 主任医师
广州市惠爱医院 三甲
成年的精神障碍具体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还有其它的心理问题,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归纳起来包括生物学、心理以及社会方面的因素。很多成年精神心理问题本身存在着一种遗传易感数值,在遗传易感数值的基础上,加上童年早期的创伤的影响,导致成为一种高危的因素。如果患者在成年后期,遭受精神创伤或者应激事件的诱发,成年期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概率会大很多。总之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特点是什么
党亚梅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惠爱医院 三甲
情感障碍包括抑郁症和躁狂症,抑郁症是整个人体功能低下,包括兴趣减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够集中、反应迟钝、动作迟缓、睡眠障碍就是失眠、自卑、自我价值感低,甚至严重时有自杀倾向,活着没价值的想法等抑郁症状。躁狂症是机体比较旺盛亢奋的状态,包括言语多、思维比较快,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人比较亢奋,言谈中可能有些夸大,还有睡眠减少,人际交往之间的活动
偏执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通常偏执性的精神障碍的人群,会对他人有持久的无根据的不信任,而且会非常的敏感。对侮辱和伤害会耿耿于怀。思想行为非常的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等。通常持续的时间比较久,三个月以上,而且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造成周围人际关系比较差,自我评价过高,过分地认为自己特别重要,失败和责任都归咎于其他人等。以上异常表现,要考虑是否有偏执性的精神
老年精神障碍的表现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老年精神障碍,也分不同的疾病,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说老年痴呆,会表现在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如记忆力、语言、定向障碍等,以及会出现幻觉、妄想、行为异常、人格改变等。老年的抑郁症,主要会表现在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者老年期的惊恐障碍明显会少于青壮年人。也有部分老年人会发生疑病症,患者通常病史会比较长,首次的发病通常继发于焦虑情绪或者抑郁情绪等。
儿童精神障碍的表现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儿童精神障碍的表现是根据所患疾病而不同,如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患者表现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且进入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可注意20分钟左右,但出现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孩子,最多坚持十分钟。其次,其注意力、转化能力比较差,易专注于某些感兴趣的事情,难以转移到其它活动或者任务上。同时,部分孩子有抽动障碍,如眨眼、清理喉咙或者发出吼叫声、犬叫声等。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