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于胃部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点,主要可分为1型、2型、3型。
1.1型
约占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70%-80%。它通常与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相关,由于胃酸分泌减少,导致胃泌素水平升高,刺激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这类肿瘤多为良性或低度恶性,生长缓慢,预后较好,一般肿瘤体积较小,常呈多发性。
2.2型
较为少见,与胃泌素瘤有关。胃泌素瘤会大量分泌胃泌素,引起卓-艾综合征,导致胃酸过度分泌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增殖。该类型肿瘤恶性程度相对较高,容易出现转移,但若能早期发现并切除胃泌素瘤,预后可得到改善。
3.3型
与前两者不同,它不依赖于高胃泌素血症。这类肿瘤多为散发性,恶性程度差异较大,从低度恶性到高度恶性都有可能,肿瘤大小不一,单发较为常见。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需专业医生综合评估,患者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