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情感障碍症即双相情感障碍,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大脑结构与功能异常、神经内分泌失调等。
1.遗传因素
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性发病高达85%,属于多因素遗传疾病。若直系亲属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个体发病风险会显著增加,遗传基因可能通过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合成、代谢以及神经细胞的信号传导,使个体更易患病。
2.心理社会因素
长期暴露于应激性生活事件,如童年期创伤、重大生活变故、长期高压环境等,会增加发病风险。这些经历会激活人体的应激反应系统,打破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的平衡,削弱个体的心理应对能力。
3.大脑结构与功能异常
患者大脑存在结构和功能异常,如额叶、颞叶体积缩小,脑白质完整性受损,前额叶皮质、海马体、杏仁核等脑区与情绪调节、认知、记忆等功能密切相关,其异常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和行为异常。
4.神经内分泌失调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导致应激激素皮质醇分泌异常,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皮质醇持续升高,影响神经递质代谢和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进而诱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