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低血糖症状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神经缺糖症状、无症状性低血糖等。危害急性脑功能障碍、心血管系统风险、跌倒与意外伤害等。
一、症状
1、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低血糖早期常引发心慌、手抖、出汗、面色苍白、极度饥饿感,部分人伴有焦虑、紧张或情绪波动。这是由于血糖下降刺激交感神经释放肾上腺素,导致身体进入“应急状态”,症状通常在血糖<3.9mmol/L时出现。
2、神经缺糖症状
若低血糖持续未纠正,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复视、言语不清、行为异常或嗜睡。严重时可能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抽搐甚至昏迷,这是脑细胞能量供应不足的表现,提示血糖已降至危险水平。
3、无症状性低血糖
部分患者(如老年人、长期糖尿病患者或神经病变者)对低血糖感知能力下降,可能无明显症状,但血糖已低于正常范围。易因未及时处理导致严重后果,需通过规律血糖监测及时发现。
二、危害
1、急性脑功能障碍
低血糖导致脑细胞能量供应中断,可引发头晕、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若持续未纠正,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认知能力下降、反应迟钝,严重时导致植物人状态或死亡。
2、心血管系统风险
低血糖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引发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肌耗氧量。对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尤其夜间低血糖风险更高。
3、跌倒与意外伤害
低血糖导致头晕、乏力或视力模糊,增加跌倒、骨折风险,尤其老年人易发生髋部骨折等严重损伤。驾驶、操作机械时发生低血糖,可能引发交通事故或工伤事故。
若出现意识丧失、昏迷或反复低血糖,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静脉补糖。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复诊,与医生沟通低血糖史,调整降糖方案。切勿因症状缓解而忽视,避免因延误治疗导致永久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