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怎么办
急性脑梗死的应对包括急救、医院治疗、康复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急救时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呼叫120并避免随意搬动。医院治疗有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药物治疗及基础疾病治疗。康复治疗涵盖肢体、语言、吞咽康复。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有其他病史者,治疗和康复时需因各自特点调整,谨慎评估。
一、急救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
2.呼叫急救: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原地等待。
3.避免随意搬动:不要随意摇晃、搬动患者,尤其是头部,避免加重病情。
二、医院治疗
1.静脉溶栓治疗:在发病4.5至6小时的时间窗内,符合溶栓指征的患者,可采用阿替普酶、尿激酶等药物进行静脉溶栓,能使堵塞血管再通,挽救缺血脑组织。
2.血管内治疗:包括动脉溶栓、机械取栓等。适用于大血管闭塞且符合条件的患者,发病6至24小时内可考虑。
3.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
神经保护药物:依达拉奉等,可减轻脑损伤。
改善脑循环药物:丁苯酞等,有助于改善脑部血液供应。
4.基础疾病治疗: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患者需使用降压药,高血脂患者可能需用他汀类药物调脂,糖尿病患者要合理控制血糖。
三、康复治疗
1.肢体康复:发病后病情稳定就应尽早开始,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2.语言康复:针对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发音训练、口语表达训练、阅读理解及书写训练等。
3.吞咽康复: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如口腔感觉运动训练、吞咽器官运动训练等,防止误吸和营养不良。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多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治疗时药物剂量可能需适当调整,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康复训练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2.儿童:儿童急性脑梗死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治疗和康复需更加谨慎。药物选择要充分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康复训练要结合儿童特点,采用趣味性方式提高依从性。
3.孕妇:孕妇发生急性脑梗死治疗较为棘手。溶栓等治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对胎儿造成影响。治疗需多学科团队评估,权衡利弊,选择对孕妇和胎儿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
4.有其他病史人群:如既往有出血性疾病史的患者,使用抗血小板和溶栓药物时要谨慎评估出血风险;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药物剂量要根据肝肾功能调整,避免加重脏器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