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如何治疗
霉菌性阴道炎的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包括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禁止性生活、忌食辛辣、勤换并烫洗内裤等;药物治疗分局部用药(如唑类、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和全身用药(如氟康唑);特殊人群中,妊娠期女性以局部治疗为主,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并谨慎用药,婴幼儿治疗需特别谨慎、注意清洁及避免滥用药物。
一、一般治疗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盆及毛巾均应用开水烫洗。
二、药物治疗
(一)局部用药
1.唑类抗真菌药物:可选用咪康唑栓剂、克霉唑栓剂、制霉菌素栓剂等。例如咪康唑栓剂,每晚1粒(200mg),连用7日;或每晚1粒(400mg),连用3日。克霉唑栓剂,500mg单次用药。制霉菌素栓剂,每晚1粒(10万U),连用14日。局部用药主要是通过在阴道局部发挥抗真菌作用来缓解症状、抑制真菌生长。
2.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如布康唑乳膏等,局部涂抹也可起到抗真菌的作用。
(二)全身用药
对于不能耐受局部用药、未婚女性及不愿采用局部用药者,可选用口服药物。常用药物有氟康唑等。氟康唑150mg,顿服。全身用药是通过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后分布到全身,从而达到抗真菌的效果。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需兼顾母体和胎儿的安全。一般以局部治疗为主,尽量避免全身用药。可选用对胎儿影响较小的唑类抗真菌药物局部用药,如克霉唑栓剂等。因为妊娠期女性的生理变化可能导致霉菌性阴道炎更容易复发或加重,局部用药相对更安全,能在控制阴道局部真菌感染的同时减少对胎儿的潜在风险。
(二)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阴道内糖原含量升高,适合真菌生长,更容易发生霉菌性阴道炎。这类患者在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同时,需要积极控制血糖。严格的血糖控制有助于减少霉菌性阴道炎的复发。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同样可以先考虑局部用药,若需要全身用药,需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进行,因为高血糖环境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等情况。
(三)婴幼儿
婴幼儿霉菌性阴道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格外注意。由于婴幼儿的生理特点,阴道局部用药需要特别谨慎。一般可采用局部清洁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较为温和的抗真菌药物局部涂抹等方式治疗。要注意保持婴幼儿外阴的清洁卫生,勤换尿布等,避免粪便等污染外阴而加重感染。同时,要避免滥用抗生素等可能导致阴道内菌群失调的药物,因为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和菌群平衡尚不完善,滥用药物容易引发霉菌性阴道炎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