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扁平苔藓是什么病
口腔扁平苔藓是常见慢性炎症性黏膜疾病,好发于口腔及皮肤,发病机制不明,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临床表现有口腔的网状、萎缩、糜烂、斑块型及皮肤的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等;诊断靠临床检查和组织病理检查;需与盘状红斑狼疮、白斑鉴别;治疗分局部和全身治疗;不同人群(儿童、女性、老年、有精神神经病史者)有不同影响及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概述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黏膜疾病,好发于口腔黏膜,也可累及皮肤等部位。它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精神神经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临床表现
1.口腔表现
网状型:最多见,表现为灰白色珠光色条纹,条纹相互交织成网状,多见于双颊部、前庭沟等部位,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有轻度不适感。
萎缩型:多见于舌背,表现为舌背黏膜发红、萎缩,伴有进食疼痛等不适。
糜烂型:黏膜表面有糜烂,有明显疼痛,影响进食和说话。
斑块型:多见于颊部,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斑块,斑块稍高于黏膜表面。
2.皮肤表现:皮肤损害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边界清楚,可融合成片状,瘙痒明显。
三、诊断方法
1.临床检查:医生通过口腔检查和皮肤检查,观察病损的形态、颜色等表现来初步诊断。
2.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显微镜下可见上皮过度不全角化、基底层液化变性等特征性病理改变。
四、鉴别诊断
1.盘状红斑狼疮:皮肤损害多发生在头面部,口腔病损多见于唇部,病损周围有放射状短条纹,组织病理表现不同。
2.白斑:白斑多为白色斑块,质地较硬,病理上有上皮异常增生等表现,与口腔扁平苔藓的病理改变有区别。
五、治疗原则
1.局部治疗:根据病损类型选择合适的局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软膏、维A酸软膏等,以缓解症状,促进病损愈合。
2.全身治疗:对于病情较重、泛发的患者,可考虑全身用药,如免疫抑制剂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六、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患口腔扁平苔藓相对较少见,若发病,需更加关注其口腔卫生和营养状况,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优先考虑温和的局部治疗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病情可能会有一定变化,要注意情绪调节,因为精神因素对病情有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病情控制。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系统疾病,在治疗时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用药需更加谨慎,同时要加强口腔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4.有精神神经因素相关病史患者:这类患者要特别注意情绪管理,因为精神紧张、焦虑等可能加重病情,可适当进行心理疏导等非药物干预措施来辅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