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积液是怎么引起的
宫腔积液的原因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原因包括排卵后卵泡液积聚在子宫直肠陷凹被误认及月经期经血流出不畅积聚宫腔,多可自行吸收或月经结束后消失。病理性原因有:子宫内膜炎,因病原体感染致内膜渗出积聚,长期宫腔操作史及绝经后女性易患;子宫颈管粘连,由创伤或炎症致宫颈管堵塞,有宫腔操作病史者常见;子宫内膜癌,肿瘤使内膜异常渗出且阻塞宫颈管;子宫畸形致宫腔形态异常影响液体引流;盆腔结核累及子宫内膜,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者需警惕。
一、生理性原因
1.排卵后:女性在排卵后,卵泡液会流入盆腔,部分可能积聚在子宫直肠陷凹,经超声检查时,有时会被误认为宫腔积液。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多可自行吸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通常在月经周期的中期出现,随着月经周期的推进,积液会逐渐减少或消失。
2.月经期:月经期间,经血若流出不畅,如宫颈管狭窄、子宫过度后倾等,可导致经血在宫腔内积聚,形成宫腔积液。这种情况一般在月经结束后复查,积液会随之消失。年轻女性若存在先天性宫颈发育异常或有子宫位置异常相关病史,相对更容易出现此类情况。
二、病理性原因
1.子宫内膜炎: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子宫内膜,引发炎症反应。炎症刺激可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增加,渗出物积聚在宫腔内形成积液。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厌氧菌等。长期存在的宫腔操作史,如多次人工流产、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等,破坏了子宫内膜的防御功能,增加了感染风险。绝经后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和子宫内膜萎缩,局部抵抗力降低,也易发生子宫内膜炎导致宫腔积液。
2.子宫颈管粘连:多因创伤或炎症引起,如宫颈锥切术、刮宫术等损伤宫颈管黏膜,或慢性宫颈炎长期刺激,导致宫颈管黏膜粘连、堵塞,使宫腔内的分泌物或经血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形成宫腔积液。此类情况在有宫腔操作病史的女性中较为常见。
3.子宫内膜癌:肿瘤组织可使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渗出,同时可能阻塞宫颈管,导致宫腔内液体无法流出,积聚形成积液。子宫内膜癌好发于老年女性,尤其是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以及长期无排卵、接受外源性雌激素刺激等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4.子宫畸形:如残角子宫、纵隔子宫等,这些畸形子宫可能存在宫腔形态异常,影响宫腔内液体的正常引流,导致积液形成。部分患者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子宫畸形,可能自幼就存在月经异常等相关表现,随着年龄增长,因生育等需求进行检查时发现宫腔积液及子宫畸形情况。
5.盆腔结核:结核菌感染盆腔,累及子宫内膜,造成子宫内膜的破坏和炎症反应,导致宫腔内渗出物增多形成积液。盆腔结核多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如肺结核等。有结核病史或密切接触史的人群,若出现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同时伴有宫腔积液,需警惕盆腔结核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