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附件囊肿怎么引起的
附件囊肿的形成因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两方面。生理性因素有卵泡囊肿(月经周期中卵泡未正常排卵形成,可自行消失)和黄体囊肿(排卵后黄体持续存在积液增多形成,多数可自行消退);病理性因素包括炎症因素(盆腔炎症累及附件、输卵管炎症波及卵巢可致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致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肿瘤因素(良性肿瘤如浆液性囊腺瘤等、恶性肿瘤如卵巢癌等可致左附件囊肿)。
一、生理性因素
(一)卵泡囊肿
女性每个月经周期都会有卵泡发育、成熟及排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卵泡正常生长到一定大小后若未正常排卵,就可能形成卵泡囊肿。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多为生理性,通常会在几个月经周期内自行消失,常见于有正常月经周期、生殖功能正常的女性群体,与正常的生殖生理过程相关。
(二)黄体囊肿
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形成黄体,若黄体持续存在且腔内积液增多,直径超过3cm时就称为黄体囊肿。正常的黄体形成是月经周期中的正常环节,多见于有规律月经周期的女性,一般在月经后半期出现,多数可自行消退。
二、病理性因素
(一)炎症因素
1.盆腔炎症累及:盆腔内的附件(包括卵巢和输卵管)受到炎症侵袭时,炎症刺激可导致组织充血、水肿,进而形成囊肿。例如慢性盆腔炎患者,炎症长期存在,可引起附件局部组织的炎性渗出、增生等改变,从而形成囊肿。这种情况在有盆腔炎症病史、性生活较活跃且不注意卫生等情况的女性中较为常见,炎症的持续刺激是关键因素。
2.输卵管炎症波及:输卵管发生炎症时,若炎症蔓延累及到卵巢,可引起卵巢与周围组织粘连等情况,也可能形成囊肿。比如输卵管炎反复发作的女性,就容易出现附件囊肿相关情况,炎症导致的输卵管与卵巢之间的粘连、渗出等病理改变是囊肿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以外的部位而形成的一种疾病。当子宫内膜异位到卵巢时,异位的内膜会随着月经周期出现周期性出血,血液积聚在卵巢内形成囊肿,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又称为巧克力囊肿。这种情况在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史、月经失调、长期处于焦虑等精神状态的女性中相对高发,子宫内膜异位的种植、周期性出血是囊肿形成的主要病理基础。
(三)肿瘤因素
1.良性肿瘤:卵巢的一些良性肿瘤,如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等,可导致左附件囊肿形成。这些肿瘤的发生可能与卵巢组织的异常增生等因素有关,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在临床上可通过影像学等检查发现左附件的囊性肿物。常见于各个年龄段有卵巢组织异常增生风险的女性,一般生长相对缓慢,但也需要定期监测。
2.恶性肿瘤:卵巢的恶性肿瘤,如卵巢癌等,也可能表现为左附件囊肿。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遗传因素(如有卵巢癌家族遗传史的女性风险相对较高)、基因突变等。在中老年女性中相对更易出现此类情况,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腹胀、腹痛等多种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