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初期症状
大肠癌初期的症状、特殊人群的相关提示。症状包括排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便秘与腹泻交替)、便血(鲜血便、黑便)、腹痛(隐痛、胀痛)、腹部肿块及全身症状(贫血、消瘦);特殊人群方面,提醒老年人出现症状家人要及时带其就医并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儿童和青少年有相关症状家长要及时带其就医并选影响小的检查治疗方法,有家族遗传病史者要定期体检、重视初期症状,生活方式不健康者出现症状应先改善生活方式并及时就医排查。
一、排便习惯改变
1.便秘:大肠癌初期可能出现便秘情况,大便次数减少,由原本规律的每天12次变为每23天甚至更长时间排便一次,且粪便干结、坚硬,排出困难。这是因为肿瘤可能阻塞肠道,使肠腔变窄,导致粪便通过受阻。
2.腹泻: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可达35次甚至更多,粪便稀薄,不成形。肿瘤刺激肠道黏膜,使其分泌功能紊乱,加快肠道蠕动,从而引起腹泻。
3.便秘与腹泻交替:这种情况在大肠癌初期也较为常见,肠道功能因肿瘤影响而不稳定,时而出现便秘,时而又腹泻。
二、便血
1.鲜血便:肿瘤表面破溃出血时,血液随粪便排出,可表现为大便表面带鲜血,或便后有鲜血滴出。通常出血量较少,颜色鲜红。
2.黑便:当肿瘤位置较高,出血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时,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使大便呈黑色,类似柏油样。
三、腹痛
1.隐痛:初期腹痛程度较轻,多为间歇性隐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可能在脐周、下腹部等。这是由于肿瘤生长刺激肠道神经,引起肠道痉挛所致。
2.胀痛: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导致肠道不完全梗阻,引起肠道内气体和液体积聚,产生胀痛感,疼痛程度相对隐痛更重,且持续时间较长。
四、腹部肿块
部分患者在大肠癌初期可在腹部摸到肿块,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因肿瘤位置和周围组织粘连情况而异。如果肿瘤位于靠近腹壁的位置,更容易被摸到。
五、全身症状
1.贫血: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贫血,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血液检查可发现血红蛋白水平降低。
2.消瘦:由于肿瘤消耗身体能量,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患者在初期可能出现体重逐渐下降、消瘦的情况。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对症状的感知可能相对迟钝,家人应密切关注其排便习惯、腹痛等情况的变化。若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带老人就医检查,且老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时需综合考虑。
2.儿童和青少年:虽然大肠癌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率较低,但也不能忽视。若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家长要及时带其就医。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在检查和治疗时要选择对身体影响较小的方法。
3.有家族遗传病史者:家族中有大肠癌患者的人群,患大肠癌的风险相对较高。应定期进行体检,筛查大肠癌。一旦出现初期症状,要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全面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4.生活方式不健康者: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久坐不动,长期吸烟、大量饮酒的人群,患大肠癌的几率增加。这类人群若出现相关症状,应首先改善生活方式,同时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患有大肠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