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口腔疱疹是怎么引起的
病毒性口腔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常见)和Ⅱ型(少数)引起,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密切接触、接触被污染物品)和飞沫传播,易感人群有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生活方式因素)和成年人中免疫力低下者(患基础疾病、长期劳累精神压力大),病毒感染后潜伏在神经节内,免疫力下降时会被激活引发疱疹。
一、病毒性口腔疱疹的病原体类型
病毒性口腔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少数情况下也可能由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引起。HSVⅠ通常与口周等部位的疱疹相关,HSVⅡ更多与生殖器疱疹等相关,但也可能导致口腔疱疹情况。
二、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传播
密切接触:当健康人群与患有病毒性口腔疱疹的患者直接接触时,例如与患者亲吻、共用餐具、水杯等。因为患者口腔疱疹部位的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的单纯疱疹病毒,接触后病毒可通过口腔黏膜等部位侵入人体。儿童由于在生活中可能更多与同伴密切接触,且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更容易因直接接触而感染。
接触被污染物品:接触被患者疱疹液污染的玩具、毛巾等物品后,若不注意手部卫生,再触摸自己的口腔等部位,也可能导致病毒感染。比如儿童在玩耍了被污染的玩具后,用手接触口腔,就增加了感染风险。
2.飞沫传播:在患者打喷嚏、咳嗽时,会产生含有病毒的飞沫,周围人吸入这些飞沫后,病毒可能会在呼吸道局部繁殖,进而侵入口腔等部位引起感染。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学校教室、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等,飞沫传播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易感人群及相关因素
1.儿童群体
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病毒的抵抗力较弱。相比成年人,儿童更容易受到单纯疱疹病毒的侵袭。例如,新生儿可能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产道感染HSVⅡ,而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则多因接触感染源而发病。
生活方式因素:儿童在生活中可能更频繁地与他人接触,且卫生习惯相对较差,如不经常洗手等,增加了感染病毒的机会。比如在幼儿园里,儿童之间的密切接触机会多,容易造成病毒传播。
2.成年人中免疫力低下者
患有基础疾病:如患有艾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成年人,其自身免疫力会受到影响。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被破坏,对各种病毒的抵御能力下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更容易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引发口腔疱疹。
长期劳累、精神压力大:长期处于劳累状态或精神压力过大的成年人,会使身体的免疫力降低。例如,一些从事高强度工作的人群,长期加班、睡眠不足等,导致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力下降,增加了感染病毒性口腔疱疹的可能性。
四、病毒的潜伏与激活机制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人体后,会潜伏在神经节内。例如,HSVⅠ常潜伏在三叉神经节中。当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时,如受到发热、过度疲劳、月经周期等因素影响,潜伏的病毒就会被激活。病毒沿着神经纤维移动到皮肤或黏膜表面,引起疱疹的复发或初次发作,导致病毒性口腔疱疹的发生。例如,当儿童患了一次感冒发烧后,可能就会诱发原本潜伏的单纯疱疹病毒激活,从而出现口腔疱疹症状;成年人在经历重大手术、严重感染等导致免疫力降低的情况时,也可能激活潜伏的病毒引发口腔疱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