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炎症状及治疗方法
口腔炎是口腔黏膜炎症,分疱疹性、溃疡性、念珠菌性等类型,各有不同症状。治疗包括局部清洁口腔、药物涂抹及全身抗感染、支持治疗。不同人群有注意事项,婴幼儿要保持口腔清洁等,儿童成人要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等,特殊病史人群需更重视及时就医。概括为:口腔炎有多种类型,各有不同症状,治疗分局部和全身,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特殊病史人群需格外重视及时就医。
一、口腔炎的症状
口腔炎是口腔黏膜的炎症,不同类型口腔炎症状有所差异。
疱疹性口腔炎:多见于13岁婴幼儿,起病时发热,体温可达3840℃,牙龈、舌、唇、颊黏膜等部位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上面覆盖黄白色膜样渗出物,周围绕以红晕,疼痛明显,患儿可表现出烦躁、拒食、流涎等。
溃疡性口腔炎:常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引起,多见于婴幼儿,发病时全身症状较重,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口腔黏膜广泛充血、水肿,可见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表面有假膜形成,假膜易拭去,露出溢血的创面,局部疼痛明显,患儿拒食、哭闹等。
念珠菌性口腔炎:又称鹅口疮,好发于新生儿、小婴儿,尤其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初起时呈点状或小片状,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强行擦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一般不伴有全身症状,重症患儿可累及消化道或呼吸道,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等。
二、口腔炎的治疗方法
局部治疗
清洁口腔: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0.1%依沙吖啶溶液清洗口腔,每日23次,适用于各种口腔炎,可起到清洁、杀菌的作用,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减少细菌滋生。
药物涂抹:疱疹性口腔炎可涂碘苷(疱疹净)抑制病毒,也可涂锡类散、冰硼散等中药制剂;溃疡性口腔炎可涂5%金霉素鱼肝油、锡类散等,具有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念珠菌性口腔炎可涂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抑制念珠菌生长。
全身治疗
抗感染治疗: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溃疡性口腔炎,可选用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口腔炎,一般无需全身应用抗病毒药物,但若病情严重,可酌情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对于念珠菌性口腔炎,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氟康唑等,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适用人群。
支持治疗: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发热时给予退热治疗,对于拒食、脱水明显的患儿,可适当静脉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三、不同人群口腔炎的注意事项
婴幼儿:由于婴幼儿口腔黏膜娇嫩,易受损伤和感染,家长要注意保持婴幼儿口腔清洁,喂奶后可喂少量温水冲洗口腔;避免给婴幼儿食用过硬、过烫、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对于鹅口疮患儿,要注意奶瓶、奶嘴等的消毒。
儿童及成人:儿童和成人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行为;若患有全身性疾病需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等药物,要严格遵医嘱,并注意口腔监测,一旦出现口腔炎症状及时就医。
特殊病史人群:如有免疫缺陷病史的患者发生口腔炎,要更加重视,及时就医,因为这类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口腔炎可能不易控制,且容易引发全身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更积极的治疗和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