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如何治疗
大肠癌治疗需多学科综合,根据分期、病理类型和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早中期以手术为主,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和青少年、孕妇、合并基础疾病者治疗各有注意事项;生活方式上要调整饮食、适当运动、做好心理调节;治疗后需定期复查,2年内每36个月一次,25年每6个月一次,5年后每年一次,以便及时发现复发转移并治疗。
一、治疗原则
大肠癌的治疗需多学科综合治疗,根据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患者身体状况等制定个体化方案。早中期以手术为主,晚期强调综合治疗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二、主要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根治性手术切除范围包括癌肿所在肠袢及系膜和区域淋巴结,可治愈早期大肠癌。局部切除术适用于早期瘤体小、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分化程度高的大肠癌;根治性手术有右半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横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等;对于晚期无法根治或并发肠梗阻者,可行姑息性手术,如肠造口术等,以缓解症状。
2.化疗:分为辅助化疗和晚期姑息化疗。辅助化疗用于根治术后,降低复发转移风险,常用药物有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等。晚期姑息化疗可控制肿瘤进展、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3.放疗:分为根治性放疗、姑息性放疗和辅助放疗。术前放疗可缩小肿瘤体积,提高切除率;术后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姑息性放疗用于无法手术切除或局部复发的患者,缓解疼痛、止血等症状。
4.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特定的分子靶点发挥作用,疗效较好且副作用相对较小。常用药物如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等,可用于晚期大肠癌的治疗。
5.免疫治疗:通过激活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对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晚期大肠癌患者有较好疗效,常用药物有帕博利珠单抗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身体机能和耐受性较差,治疗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可选择创伤较小的手术方式;化疗时应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密切监测不良反应;放疗需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2.儿童和青少年:极为罕见,治疗方案选择需多学科团队讨论。治疗时要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减少放疗和化疗的远期副作用。
3.孕妇:治疗需兼顾母体和胎儿安全。早期可在充分评估后选择合适时机手术;中晚期治疗较为复杂,需妇产科、肿瘤科等多学科协作,必要时终止妊娠后进行规范治疗。
4.合并基础疾病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前需控制基础疾病,使其病情稳定。治疗过程中加强监测,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加重基础疾病。
四、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治疗期间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
2.运动:适当运动可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肠道蠕动。根据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3.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心理辅导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
五、定期复查
治疗后需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复发转移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复查项目包括肿瘤标志物、结肠镜、腹部CT等。一般治疗后2年内每36个月复查一次,25年每6个月复查一次,5年后每年复查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