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是因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紊乱所致的异常子宫出血,非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引起。病因包括内分泌失调(青春期HPO轴未成熟、围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生活方式因素(精神压力大等)和疾病因素(甲状腺疾病等)。症状有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异常、不规则出血。诊断依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性激素六项等)和影像学检查(超声)。治疗分药物(雌激素等)和手术(刮宫术等)。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青春期注重调整周期等并关注心理;育龄期有生育需求要促排卵;围绝经期重点排除恶性病变,关注并发症。
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定义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紊乱造成的异常子宫出血,而非由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引起。正常的月经周期依赖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以及子宫内膜对性激素的周期性反应,当这一调节机制失调时,就会导致功血。
二、病因
1.内分泌失调:青春期女性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激素分泌不稳定;围绝经期女性则是因为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激素水平波动较大,这些都容易引发内分泌失调,进而导致功血。
2.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体重波动明显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HPO轴的正常功能,干扰激素的分泌和调节,增加功血的发生风险。
3.疾病因素: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可能影响机体的内分泌和凝血功能,从而诱发功血。
三、症状
1.月经周期紊乱:表现为月经周期时长时短,毫无规律可循。
2.经期延长:正常经期一般为28天,功血患者的经期可能超过8天,甚至长达数周。
3.经量异常:可能出现经量过多,表现为每次月经量明显多于以往,或伴有大量血块;也可能经量过少,点滴即净。
4.不规则出血:在非经期也可能出现阴道出血,出血时间和出血量都没有规律。
四、诊断
1.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生育史、近期生活情况、既往疾病史等,了解症状的发生发展过程。
2.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以排除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全身检查,评估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
3.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及凝血功能异常;性激素六项检查,评估内分泌水平;甲状腺功能检查,排除甲状腺疾病。
4.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子宫和附件的形态、结构,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病变。
五、治疗
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雌激素、孕激素、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等,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来止血和调整月经周期。
2.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病情严重或存在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刮宫术、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切除术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青春期女性:由于其生殖内分泌轴尚未完全成熟,治疗以调整月经周期、止血、促进排卵为主,尽量避免使用对生殖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和手术。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其缓解精神压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育龄期女性:如果有生育需求,治疗应在止血和调整月经周期的基础上,促进排卵,提高受孕几率。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排卵情况和激素水平。
3.围绝经期女性:重点是排除子宫内膜癌等恶性病变,治疗以止血、减少经量为主。对于有严重贫血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