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症是怎么引起的
子宫内膜炎的病因主要有细菌感染(包括外部病原体入侵如性接触、日常不注意卫生带入细菌,及阴道菌群失衡如频繁阴道冲洗、长期用抗生素破坏平衡使致病菌侵入)、宫腔手术操作(如人流、刮宫手术器械消毒不严或操作损伤内膜,及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引发感染)、分娩因素(产后感染如胎盘剥离面受侵袭、恶露不畅,胎膜早破致阴道细菌上行感染)、其他因素(年龄因素如绝经后女性雌激素下降、内膜变薄易感染,自身免疫力因素如慢性病、劳累、营养不良致免疫力减弱增加患病风险),特殊人群如孕妇、有生育计划女性、绝经后女性、免疫力低下人群患病有不同影响和治疗注意事项,治疗时患者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并按时复查。
一、细菌感染
1.外部病原体入侵:女性的阴道、宫颈等部位与外界相通,性生活时,外部的细菌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可通过性接触进入阴道,并上行感染至子宫内膜,引发炎症。如果性伴侣不注意个人卫生,炎症发生的风险会更高。日常生活中若不注意卫生,如使用被污染的卫生用品、公共马桶等,也可能使细菌进入体内引发感染。
2.阴道菌群失衡:正常情况下,女性阴道内存在多种微生物并保持平衡。频繁进行阴道冲洗、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行为,会破坏这种平衡,导致阴道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大量繁殖,致病菌趁机侵入子宫内膜,引起炎症。例如,过度使用洗液冲洗阴道会改变阴道的酸碱度,抑制乳酸菌等有益菌的生长。
二、宫腔手术操作
1.人流、刮宫等手术:在人工流产、刮宫术等宫腔手术过程中,如果手术器械消毒不严格,或者手术操作不当损伤了子宫内膜,就容易使细菌进入创面引发感染。而且术后子宫口尚未完全闭合,子宫内膜也需要时间修复,若在此期间不注意卫生,细菌更容易侵入,从而诱发子宫内膜炎。
2.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宫内节育器的放置和取出属于宫腔操作,手术过程中也有感染的风险。此外,宫内节育器作为一个异物留在子宫内,可能会引起子宫内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也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机会。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感染的可能性也会有所增加。
三、分娩因素
1.产后感染:分娩过程中胎盘剥离面较大,容易受到细菌侵袭。产后产妇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若产后护理不当,如恶露排出不畅,残留的恶露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进而引发子宫内膜炎。剖宫产手术创口相对较大,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2.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后,阴道内的细菌可上行感染至宫腔,引起子宫内膜炎症。孕妇若发生胎膜早破,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四、其他因素
1.年龄因素:绝经后的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从而引发子宫内膜炎。此时她们更应注意个人卫生,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2.自身免疫力:长期患有慢性疾病、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等因素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使得身体抵御细菌的能力减弱,增加患子宫内膜炎的可能性。如长期患有糖尿病的女性,血糖控制不佳时,身体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影响。此类人群应注重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孕妇而言,若怀疑患有子宫内膜炎,应及时就诊,避免感染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未怀孕但有生育计划的女性,患有子宫内膜炎可能影响受孕,应积极治疗。绝经后女性患子宫内膜炎治疗时需考虑雌激素水平变化及药物对身体的影响。免疫力低下人群在治疗时需同时增强免疫力。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充分配合医生,遵循医嘱,按时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