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巧克力囊肿是怎么引起的
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种植学说,包括经血逆流(经期剧烈运动等增加风险,有家族史、青春期经血排出不畅者更易发生)和医源性种植(多次妇科手术史者风险增加,中年女性术后需关注);二是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卵巢表面上皮及盆腔腹膜等体腔上皮受经血、慢性炎症刺激化生为子宫内膜样组织形成囊肿,长期患妇科炎症者及绝经后有慢性盆腔炎症者可能性增加;三是诱导学说,未分化的腹膜组织在内源性生物化学因素诱导下发展为子宫内膜组织,内分泌失调者如长期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女性及青少年女性易出现相关问题;四是免疫防御功能缺陷,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用免疫抑制剂、患艾滋病的女性及老年女性发病风险高;五是遗传因素,该病有家族聚集性,有家族遗传史的女性应定期检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年轻女性备孕前需咨询。
一、种植学说
1.经血逆流:女性在经期时,部分经血会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其中所含的子宫内膜碎片可能会在卵巢表面或盆腔其他部位种植、生长,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出血,逐渐形成囊肿。研究发现,经期进行剧烈运动、性生活等可能增加经血逆流的风险。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史的女性,由于遗传因素影响,其子宫内膜细胞更容易在异常部位种植,发生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几率相对较高。青春期女性初潮后,生殖系统功能尚不稳定,若存在经血排出不畅等情况,也会增加经血逆流的可能性。
2.医源性种植:在进行剖宫产、子宫切除等妇科手术时,子宫内膜碎片可能被意外带至切口处或盆腔其他部位,随后在这些部位种植生长,形成囊肿。有多次妇科手术史的女性,发生医源性种植的风险会相应增加。中年女性因疾病接受妇科手术的几率相对较高,术后更需关注身体变化,定期复查。
二、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卵巢表面的上皮组织以及盆腔腹膜等体腔上皮,在反复受到经血、慢性炎症等刺激后,可能发生化生,转化为子宫内膜样组织,进而形成囊肿。长期患有盆腔炎、附件炎等妇科炎症的女性,炎症的持续刺激会增加体腔上皮化生的可能性。绝经后女性虽然卵巢功能衰退,但如果存在慢性盆腔炎症,仍有发生体腔上皮化生的风险。
三、诱导学说
未分化的腹膜组织在内源性生物化学因素诱导下,可发展为子宫内膜组织。长期处于内分泌失调状态的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可能会产生一些异常的生物化学物质,诱导未分化的腹膜组织向子宫内膜组织转化。长期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女性,容易出现内分泌失调,增加诱导学说相关因素引发囊肿的风险。青少年女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内分泌系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若不注意生活方式,也可能面临内分泌失调和诱导学说相关问题。
四、免疫防御功能缺陷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清除异位的子宫内膜细胞。但当免疫功能出现缺陷时,这些异位细胞可能逃脱免疫监视,在体内继续生长,最终形成囊肿。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患有艾滋病等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女性,发生卵巢巧克力囊肿的风险较高。老年女性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功能相对较弱,也需要关注免疫防御功能与囊肿发生的关系。
五、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发生中也起到一定作用。研究表明,卵巢巧克力囊肿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该病,其他女性成员患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有家族遗传史的女性,从青春期开始就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在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身抵抗力,降低发病风险。年轻女性若家族中有该病患者,在备孕前应咨询医生,进行相关的遗传咨询和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