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手术后伤口瘙痒的原因
胃癌手术后伤口瘙痒的原因主要有四类:一是正常愈合过程所致,包括组织再生时新生血管、神经受刺激以及纤维组织增生压迫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瘙痒,且不同年龄段患者表现有差异;二是感染因素,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产生毒素刺激组织神经,糖尿病及抵抗力弱的患者易感染,真菌感染在温暖潮湿环境及长期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易出现;三是过敏反应,敷料和消毒剂材质成分都可能使过敏体质患者出现过敏瘙痒;四是心理因素,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让患者对瘙痒更敏感,注意力过度集中在伤口也会放大瘙痒感知。
一、正常愈合过程引起的瘙痒
1.组织再生:胃癌手术后,伤口愈合过程中,新生的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会逐渐生长。新生的血管为组织提供营养,促进细胞的增殖和修复;神经末梢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周围组织的刺激,从而产生瘙痒的感觉。这种瘙痒通常是伤口正常愈合的表现,一般会随着伤口的逐渐愈合而减轻。
2.纤维组织增生:伤口愈合时,成纤维细胞会大量增殖,合成并分泌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形成纤维组织来填充伤口。纤维组织的增生会对周围的神经末梢产生一定的压迫和刺激,导致瘙痒。同时,纤维组织的收缩也可能会引起局部皮肤的紧绷感和瘙痒。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纤维组织增生的速度可能相对较慢,但持续时间可能会更长;而年轻患者身体恢复能力较强,纤维组织增生过程相对较快,瘙痒症状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并缓解。
二、感染因素导致的瘙痒
1.细菌感染:手术后如果伤口护理不当,细菌容易侵入伤口,引发感染。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在伤口内生长繁殖,会产生一些毒素和代谢产物,这些物质会刺激周围的组织和神经,导致瘙痒、红肿、疼痛等症状。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较高,伤口处的组织营养丰富,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因此发生细菌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另外,身体抵抗力较弱的患者,如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等,也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
2.真菌感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真菌容易在伤口表面生长。真菌感染通常表现为伤口周围皮肤出现红斑、脱屑、瘙痒等症状,且瘙痒较为剧烈。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由于体内菌群失调,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真菌感染。
三、过敏反应造成的瘙痒
1.敷料过敏:手术伤口通常会使用敷料进行覆盖和保护,如果患者对敷料的材质过敏,如对胶布、纱布等过敏,接触后可能会引起局部皮肤的过敏反应,出现瘙痒、皮疹等症状。过敏体质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敷料过敏反应,在选择敷料时应格外注意,尽量选择透气性好、材质温和的产品。
2.消毒剂过敏:手术前后会使用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常见的消毒剂如碘伏、酒精等。有些患者可能对消毒剂中的某些成分过敏,消毒后会出现局部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表现。在使用消毒剂前,医生可以先在患者的小面积皮肤上进行试用,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
四、心理因素引发的瘙痒
1.焦虑和紧张:胃癌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应激事件,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神经递质的分泌失调,从而使患者对瘙痒的感觉更加敏感。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患者,可能会不自觉地搔抓伤口,进一步加重瘙痒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心理压力较大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可能因心理因素而加重伤口瘙痒的感觉。
2.注意力集中:患者在术后往往会更加关注伤口的情况,当注意力过度集中在伤口上时,会放大对瘙痒的感知。尤其是一些对手术恢复情况过度担忧的患者,即使伤口只有轻微的不适,也会觉得瘙痒难以忍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