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脑发育不良症状
早产儿脑发育不良会在运动、肌张力、认知、反射等方面出现异常表现。运动发育迟缓表现为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落后;肌张力异常包括增高(肢体硬、被动活动阻力大)和减低(肢体松软、自主运动少);认知发育障碍体现为对刺激反应延迟、认知能力落后;反射异常有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或持续存在、出现异常反射,且不同性别早产儿表现无本质差异,早产病史是相关重要因素,生活方式如运动干预、认知刺激、康复干预等会产生影响。
一、运动发育迟缓
早产儿脑发育不良常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相较于足月儿,早产儿在大运动方面可能出现落后情况。例如,正常足月儿3个月左右能抬头较稳,而脑发育不良的早产儿可能到45个月甚至更晚才能达到类似的抬头水平;在精细运动上,正常足月儿45个月时能有意识地抓握物品,脑发育不良的早产儿抓握物品的能力可能明显落后,抓握动作不灵活、不协调,这与脑部发育异常影响运动神经的调控有关,不同性别早产儿在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上并无本质差异,但可能因个体生活方式(如是否进行早期适当的运动干预等)而有一定差异,有早产病史的早产儿更易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情况。
二、肌张力异常
1.肌张力增高:早产儿脑发育不良时可能出现肌张力增高的情况,表现为肢体较硬,被动活动肢体时阻力增大。例如,在进行肢体被动屈伸活动时,感觉比正常早产儿阻力大,这是因为脑部病变影响了神经对肌肉张力的调节,这种肌张力异常在不同性别早产儿中都可能出现,生活方式中若缺乏早期正确的康复干预等可能会加重肌张力异常的程度,有早产病史的早产儿发生肌张力增高的风险相对更高。
2.肌张力减低:也可能出现肌张力减低的情况,表现为肢体松软,活动时感觉无力。如早产儿仰卧位时四肢呈过度伸展的松软状态,自主运动减少,这是由于脑部发育不良导致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减弱,同样,不同性别早产儿都可能出现肌张力减低的表现,生活方式中若没有及时给予促进肌张力正常发展的措施等会影响其恢复,早产病史是导致肌张力减低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
三、认知发育障碍
早产儿脑发育不良还会影响认知发育。在早期可能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反应不敏感,例如对声音、光线等刺激的注视、追踪等反应较正常早产儿延迟。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出现认知能力落后,如在认知任务测试中,脑发育不良的早产儿在注意力集中、记忆、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不如正常早产儿。性别因素在此方面的差异不明显,但生活方式中是否进行了丰富的认知刺激(如与早产儿进行互动交流、提供适宜的认知玩具等)会对其认知发育产生影响,有早产病史的早产儿本身存在脑发育不良的风险,若后续没有良好的认知刺激干预,会加重认知发育障碍。
四、反射异常
1.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或持续存在:正常足月儿的原始反射会在出生后一定时间内逐渐消失,如拥抱反射一般在36个月消失,握持反射在34个月消失等。而脑发育不良的早产儿可能出现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或持续存在的情况。例如,拥抱反射到6个月后仍未消失,握持反射到5个月后还持续存在,这是因为脑部发育异常影响了原始反射的正常消退过程,不同性别早产儿在原始反射异常表现上无本质区别,生活方式中若没有针对原始反射异常进行适当干预等可能会影响其恢复,早产病史是导致原始反射异常的重要相关因素之一。
2.出现异常反射:还可能出现一些异常反射,如不对称颈紧张反射持续存在等,这些异常反射也是脑发育不良在反射方面的表现,与脑部神经发育异常有关,不同性别早产儿都可能出现此类异常反射,生活方式中缺乏科学的康复指导等可能会使异常反射持续存在,有早产病史的早产儿发生异常反射的风险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