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淋巴结分组有哪些
胃癌淋巴结分组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日本胃癌学会(JGCA)将淋巴结分为3站,第1站包括贲门右、左淋巴结等,第2站有胃左动脉旁、肝总动脉旁淋巴结等,第3站如胰后、肠系膜上动脉旁淋巴结等;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TNM分期系统按区域淋巴结(N)分类,从N0到N3分不同转移情况;特殊人群方面,年轻患者评估要谨慎、治疗积极,老年患者要考虑身体耐受性,女性患者治疗要避免损伤生殖系统,有不良生活方式者需改变生活方式,有基础疾病者要评估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
一、日本胃癌学会(JGCA)淋巴结分组
1.第1站淋巴结:主要包括贲门右淋巴结(No.1),收纳贲门右侧区域的淋巴液,对于判断贲门部胃癌的局部转移情况很重要;贲门左淋巴结(No.2),位于贲门左侧,反映该部位的淋巴转移状况;小弯淋巴结(No.3),沿胃小弯分布,是胃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大弯淋巴结(No.4),又可细分为4sa、4sb、4d等亚组,在胃大弯侧收集淋巴;幽门上淋巴结(No.5),位于幽门上方,对幽门附近胃癌的评估有意义;幽门下淋巴结(No.6),在幽门下方,也是重要的局部转移观察点。
2.第2站淋巴结:包括胃左动脉旁淋巴结(No.7),收纳来自胃左动脉周围的淋巴;肝总动脉旁淋巴结(No.8),分为8a、8p亚组,与肝脏供血动脉相关区域的淋巴引流有关;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No.9),位于腹腔动脉周围,对于判断胃癌向腹腔重要血管周围的转移有重要价值;脾门淋巴结(No.10),在脾门处,与脾脏相关区域的淋巴引流相关;脾动脉旁淋巴结(No.11),沿脾动脉分布,反映该区域的转移情况;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No.12),包括12a、12b、12p等亚组,对于了解胃癌是否侵犯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结构有重要意义。
3.第3站淋巴结:有胰后淋巴结(No.13),位于胰腺后方,其转移情况提示病情相对较晚;肠系膜上动脉旁淋巴结(No.14),分为14v、14a等亚组,反映胃癌向肠系膜上动脉周围的转移;结肠中动脉旁淋巴结(No.15),在结肠中动脉周围,是判断胃癌远处转移的一个指标;腹主动脉旁淋巴结(No.16),分为16a1、16a2、16b1、16b2等亚组,该部位淋巴结转移提示预后较差。
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TNM分期系统中的淋巴结分组
该系统主要按照区域淋巴结(N)进行分类,N0表示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指有12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2是有3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3又可分为N3a(715枚区域淋巴结转移)和N3b(超过1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年轻患者胃癌恶性程度可能相对较高,在评估淋巴结分组时需更谨慎,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治疗方案。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对手术等治疗的耐受性低,在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后制定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其身体状况,尽量选择对身体负担小的治疗方式。
2.性别因素:女性患者在考虑手术等治疗时,要考虑对生殖系统等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在清扫淋巴结过程中,避免对卵巢等器官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导致淋巴结转移风险增加。对于这类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要劝导其改变生活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4.病史: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的患者,在进行淋巴结相关检查和治疗时,要充分评估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风险高,在手术前后要严格控制血糖,降低感染几率,保障治疗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