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外阴纤维瘤
外阴纤维瘤是常见外阴良性肿瘤,由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病因与遗传、激素水平、局部刺激有关。症状主要为外阴肿物及可能的局部不适。诊断依靠体格、超声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治疗方式有观察等待和手术切除,一般预后良好。特殊人群中,孕妇需依瘤体情况及孕期选择处理时机;老年女性手术要评估基础状况并注意术后护理;合并其他疾病者术前控病情,术后监测并防感染。
一、外阴纤维瘤的定义
外阴纤维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阴良性肿瘤,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增生所形成,起源于外阴的纤维结缔组织。肿瘤质地较硬,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可能光滑或有蒂。
二、外阴纤维瘤的病因
1.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特定的基因变异相关,但具体相关基因尚未完全明确。家族中有相关肿瘤病史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2.激素水平:雌激素、孕激素等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影响外阴纤维瘤的发生。例如,在青春期、孕期等激素水平波动较大的时期,疾病发生风险可能有所改变。
3.局部刺激:长期的外阴局部摩擦、慢性炎症刺激等,可能促使成纤维细胞异常增生,进而引发纤维瘤。如穿着紧身不透气的内裤、长期存在外阴炎等情况,会增加发病风险。
三、外阴纤维瘤的症状
1.肿物:外阴部位可出现大小不一的肿物,小的可能如米粒,大的可至核桃甚至更大。肿物通常质地较硬,边界清晰,表面光滑,活动度较好。
2.局部症状:若纤维瘤较大,可能因压迫周围组织出现坠胀感、疼痛等不适,尤其在行走、久坐或性生活时,症状可能加重。如果肿物发生感染,还会出现红肿、发热、疼痛加剧等表现。
四、外阴纤维瘤的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直接观察和触诊,了解肿物的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等情况,初步判断肿物性质。
2.超声检查:利用超声可清晰显示肿物的边界、内部结构、血流情况等,辅助判断肿瘤是囊性还是实性,有助于与其他外阴肿物进行鉴别诊断。
3.病理检查:在手术切除肿物后,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这是确诊外阴纤维瘤的金标准。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等,明确肿瘤的良恶性。
五、外阴纤维瘤的治疗
1.观察等待:对于较小、无症状的外阴纤维瘤,可定期随访观察,一般每36个月进行一次妇科检查,了解肿物变化情况。
2.手术治疗:若纤维瘤较大,引起明显症状,如疼痛、影响行走或性生活等,或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肿物生长迅速,怀疑有恶变可能时,应及时进行手术切除。手术方式主要为局部切除术,完整切除肿瘤及其包膜,以降低复发风险。
六、外阴纤维瘤的预后
外阴纤维瘤一般预后良好,手术切除后多数患者可治愈,不影响正常生活和生育。但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复发,因此术后仍需定期复查。
七、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孕妇:孕期发现外阴纤维瘤,由于孕期生理变化及用药限制,处理需谨慎。若纤维瘤较小且无症状,可在密切观察下继续妊娠,待产后再行处理;若纤维瘤较大影响分娩,可能需根据具体情况在合适时机行剖宫产同时切除纤维瘤,避免自然分娩时肿物破裂或影响产道。这是因为孕期手术可能增加流产、早产风险,而分娩过程中纤维瘤可能因产道挤压出现破裂、出血等并发症。
2.老年女性:老年女性身体机能下降,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若选择手术治疗,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血糖、血压等基础健康状况,以确保手术安全。术后恢复过程中,要注意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这是因为老年患者免疫力较低,伤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3.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如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术前需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至平稳状态,以降低手术风险。术后更要密切监测血糖、血压变化,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同时注意伤口护理,防止因血糖控制不佳影响伤口愈合或引发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