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癌是怎么引起的
牙龈癌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局部刺激因素(不良修复体、残根残冠、牙结石持续刺激牙龈增加患癌风险)、生活习惯因素(吸烟、酗酒、口腔卫生不良损害牙龈组织,提高患癌几率)、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使个体对致癌物更敏感,有家族史者风险更高)、病毒感染(HPV感染牙龈上皮细胞可致异常增生和癌变)、其他因素(免疫功能低下和营养缺乏降低身体对癌细胞的抵御能力,易引发牙龈癌),同时针对老年人、男性吸烟者、有家族遗传史人群、孕妇、儿童、免疫力低下者和营养缺乏者给出了相应的预防建议。
一、局部刺激因素
1.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装置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例如,边缘不光滑的假牙会不断摩擦牙龈,使牙龈黏膜反复受损,长期处于炎症状态,进而增加牙龈癌发生的风险。老年人由于牙齿缺失较多,使用假牙的情况较为普遍,如果假牙制作不精良或佩戴不合适,发生牙龈癌的可能性相对更高。
2.残根残冠:残留的牙根和牙冠边缘锐利,会对牙龈造成慢性损伤。长期的摩擦和刺激可导致牙龈组织的异常增生和病变。对于有牙齿残根残冠且不及时处理的人群,患牙龈癌的几率会显著上升。
3.牙结石:牙结石是沉积在牙齿表面的矿化物质,它不仅会压迫牙龈,还容易滋生细菌,引发牙龈炎症。长期的炎症刺激会使牙龈组织的细胞发生突变,从而诱发牙龈癌。不注重口腔卫生、刷牙不彻底的人群,更容易形成牙结石,增加患牙龈癌的风险。
二、生活习惯因素
1.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多种有害物质会损害牙龈组织的细胞DNA,导致细胞基因突变。吸烟者患牙龈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数倍。吸烟量越大、吸烟时间越长,患癌风险越高。男性吸烟比例相对较高,因此男性患牙龈癌的几率也相对女性更高。
2.酗酒:酒精具有刺激性,会损伤口腔黏膜和牙龈组织,降低其抵抗力。同时,酒精还可能影响肝脏的解毒功能,使体内的致癌物质不能及时排出。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尤其是同时吸烟的人群,患牙龈癌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3.口腔卫生不良:不按时刷牙、不使用牙线等清洁工具,会导致口腔内细菌滋生,引发牙龈炎症。长期的炎症刺激会促使牙龈组织发生癌变。不注重口腔卫生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患牙龈癌的风险都会增加。
三、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牙龈癌的发生中也起到一定作用。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异常会使个体对致癌物质更为敏感,增加患牙龈癌的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牙龈癌患者,其直系亲属患牙龈癌的风险可能会高于普通人群。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四、病毒感染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牙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HPV病毒可以感染牙龈组织的上皮细胞,导致细胞的异常增生和癌变。性生活活跃、有多个性伴侣的人群感染HPV的几率相对较高,从而增加了患牙龈癌的风险。
五、其他因素
1.免疫功能低下:患有免疫系统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接受放化疗的人群,其免疫功能较弱,身体对癌细胞的监测和清除能力下降。这使得牙龈组织中的癌细胞更容易存活和发展,增加了患牙龈癌的可能性。
2.营养缺乏: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营养素会影响牙龈组织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功能。长期营养不均衡的人群,牙龈组织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致癌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加患牙龈癌的风险。
温馨提示:对于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应注意口腔卫生,及时处理牙齿问题,避免佩戴不合适的假牙。男性吸烟者应尽量戒烟,减少牙龈癌的发病风险。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孕妇在孕期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因为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加重牙龈炎症。儿童应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牙龈疾病的发生。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自身免疫力。营养缺乏者应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