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肥大是咋回事
子宫肥大是指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厚度超2.5cm且伴有不等程度子宫出血的疾病,生育过女性更易发生。其病因包括卵巢功能障碍、炎症刺激、多产妇女慢性子宫复旧不全、盆腔瘀血、子宫肌层血管硬化等。症状有月经量过多、白带增多、腹痛等。诊断方法有妇科检查、B超检查、诊断性刮宫。治疗方式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针对年轻未生育女性、老年女性、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女性等特殊人群,在治疗时分别有不同的注意事项,如年轻未生育女性选对生育影响小的方法,老年女性全面评估身体状况,患基础病女性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一、子宫肥大的定义
子宫肥大是指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厚度超过2.5cm以上,伴有不等程度子宫出血的一种疾病。其在不同年龄段女性中都可能发生,不过生育过的女性相对更为常见。
二、子宫肥大的病因
1.卵巢功能障碍:雌激素持续刺激,可使子宫肌层肥厚。临床上常见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尤其病程较长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增大。这种情况在中年女性中较为多见,因该年龄段女性卵巢功能开始出现波动和衰退。
2.炎症刺激:慢性附件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子宫慢性肌炎,引起子宫肌层内胶原纤维增生,使子宫纤维化。长期的炎症刺激,会不断影响子宫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性生活活跃、卫生习惯不佳的女性更易因炎症引发子宫肥大。
3.多产妇女慢性子宫复旧不全:多产女性的子宫肌层内弹力纤维组织在平滑肌间及血管周围增生,致使子宫肥大。生育次数越多,子宫受到的损伤和刺激也越多,发生子宫肥大的几率相对增加。
4.盆腔瘀血:引起子宫结缔组织增生,亦可致子宫肥大。长期久坐、久站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盆腔血液循环,增加盆腔瘀血的风险,进而引发子宫肥大。
5.子宫肌层血管硬化:原发性子宫血管病变等可导致子宫肥大。有高血压等血管疾病病史的女性,发生子宫肌层血管硬化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从而增加子宫肥大的发病几率。
三、子宫肥大的症状
1.月经量过多:持续天数延长;也可表现为周期缩短至20天左右,经量及持续天数无明显改变;或表现为月经期延长,但经量不多。月经量过多可能导致女性出现贫血等问题,影响身体健康。
2.白带增多:由于炎症刺激,白带分泌可能会增多,质地和颜色也可能发生改变。
3.腹痛: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等不适症状。在月经期,腹痛症状可能会加重。
四、子宫肥大的诊断
1.妇科检查:通过妇科检查,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子宫的大小、形态等情况。
2.B超检查:B超能够清晰显示子宫的结构和大小,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子宫肥大以及其他可能的病变。
3.诊断性刮宫: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或怀疑有其他病变的患者,诊断性刮宫可以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五、子宫肥大的治疗
1.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雄激素等,以对抗雌激素对子宫肌层的刺激,减少出血。
2.手术治疗:如果子宫肥大较为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其他并发症,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子宫切除术等。手术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年轻未生育女性:在治疗时应尽量选择对生育功能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因为手术治疗可能会对子宫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今后的生育。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2.老年女性:老年女性身体机能相对较差,在治疗前需要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包括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要注意补充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
3.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女性: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在治疗子宫肥大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确保血压、血糖等指标稳定。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手术风险。在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