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牙龈炎和牙周炎
牙龈炎与牙周炎在炎症累及范围、临床症状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上存在差异。牙龈炎主要局限于牙龈组织,症状为牙龈红肿出血等,影像学无牙槽骨吸收;牙周炎累及牙周支持组织,有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症状,影像学可见牙槽骨不同程度吸收。
一、炎症累及范围
牙龈炎:牙龈炎主要局限于牙龈组织,炎症仅累及牙龈缘和牙龈乳头等牙龈部位,一般不会累及牙周膜、牙槽骨等牙周支持组织。例如,通过口腔检查可见牙龈组织有红肿、出血等表现,但牙齿的松动度通常无明显变化,牙槽骨也无吸收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牙龈炎,青少年由于口腔卫生清洁相对较差等因素,发病率可能相对较高;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更容易患牙龈炎;长期吸烟、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如不按时刷牙、刷牙方法不正确等)的人群患牙龈炎的风险也会增加。
牙周炎:牙周炎则是一种累及牙周支持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炎症会向深部牙周组织发展,导致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随着病情进展,牙齿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患病,但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受影响;有牙周炎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可能更高;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由于身体抵抗力等因素影响,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更为严重;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加重牙周炎的病情。
二、临床症状表现
牙龈炎:主要症状为牙龈的炎症表现,如牙龈红肿,质地变得松软脆弱,刷牙或咬硬物时容易出血,一般无疼痛或仅有轻微的牙龈局部不适。例如,刷牙时看到牙刷上有血迹,或者在进食某些较软食物时牙龈有出血情况,但通常不会出现牙齿松动、咀嚼无力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的牙龈出血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牙龈炎可能更多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出血情况可能在刷牙后较明显;老年人由于牙龈可能存在萎缩等情况,牙龈炎时的出血表现可能相对不太典型,但仍以牙龈红肿出血为主要特征。
牙周炎:除了有牙龈的炎症表现外,还会出现牙周袋形成,可探及牙周袋深度增加,牙周袋内会有炎性分泌物。随着牙槽骨吸收,牙齿会逐渐松动,咀嚼功能受到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牙齿脱落。例如,患者可能感觉到牙齿有伸长感、咬合无力,甚至在进食时会出现牙齿松动影响咀嚼的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牙周炎患者,儿童期的牙周炎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可能与一些先天性因素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等有关;中老年患者的牙周炎多与长期的局部刺激和全身因素综合作用有关,牙齿松动脱落的风险更高。女性在孕期由于激素变化,可能会使原本的牙周炎症状加重,出现更明显的牙龈红肿、牙周袋加深等情况;而患有心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的牙周炎患者,在控制全身疾病的同时,牙周炎的治疗也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全身状况可能影响牙周治疗的效果和预后。
三、影像学表现
牙龈炎: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一般无牙槽骨吸收等表现,牙槽骨高度正常。通过口腔曲面断层片等检查,可以清晰看到牙龈组织的炎症情况,但牙周支持组织的结构无明显异常改变。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的牙龈炎影像学表现,儿童的牙龈炎在影像学上主要是牙龈组织的炎性改变,牙槽骨无吸收;老年人的牙龈炎在影像学上可能由于牙龈萎缩等存在一定干扰,但牙槽骨吸收的表现不明显。
牙周炎: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牙槽骨有不同程度的吸收,表现为牙槽骨高度降低、牙槽嵴顶模糊或消失等。随着病情进展,牙槽骨吸收的程度会逐渐加重,在影像学上可以直观地看到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情况。不同年龄的牙周炎患者,儿童期牙周炎的影像学表现可能与特殊病因相关,如某些遗传性疾病导致的牙周炎会有独特的牙槽骨吸收模式;中老年患者的牙周炎牙槽骨吸收多呈水平型或垂直型等不同类型;女性孕期的牙周炎在影像学上可能显示牙槽骨吸收速度相对加快等情况;患有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可能更为迅速和严重,影像学上能明显看到牙槽骨破坏的程度较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