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牙结石的方法
去除牙结石可采用多种方法,刷牙可选用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至少各刷一次,每次不少于3分钟,不同人群刷牙有不同注意事项;使用牙线能清洁牙齿邻面,每天至少用一次,儿童使用需家长指导,戴牙套人群操作要小心;洗牙包括超声波和手工洗牙,成年人每年建议洗12次,特殊人群洗牙有相应要求;冲牙器可辅助清洁,适合多数人,儿童要用专用喷头和低水压;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和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在口腔清洁和洗牙等方面都有各自需注意的事项。
一、刷牙
刷牙是日常去除牙结石的基础方法。巴氏刷牙法较为科学有效,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毫米,每次只刷23颗牙,再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最后将口腔牙齿全部清洁干净,每天至少早晚各刷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对于儿童,家长应在孩子长出第一颗牙齿后就开始帮助其刷牙,3岁前可由家长帮助完成,36岁可逐渐引导孩子自己刷牙,但仍需家长监督。老年人牙齿较为脆弱,刷牙时力度要适中,避免损伤牙龈和牙齿。有牙周炎病史的人更要注重刷牙,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牙结石加重病情。
二、使用牙线
牙线能有效清洁牙刷难以触及的牙齿邻面,帮助去除食物残渣和牙菌斑,从而减少牙结石的形成。使用时,取一段约2025厘米长的牙线,将其两端绕在两手的中指上,用拇指和食指将牙线绷紧,缓慢将牙线放入牙缝中,呈“C”字形包绕牙齿邻面,上下刮动清洁牙齿邻面。使用牙线的频率建议每天至少一次,特别是在晚饭后。儿童使用牙线时需家长指导,避免损伤牙龈。对于佩戴牙套的人群,牙线是清洁牙齿邻面的重要工具,但操作时要小心避免损坏牙套。
三、洗牙
洗牙是去除牙结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包括超声波洗牙和手工洗牙。超声波洗牙是利用超声波的高频震荡作用,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烟渍和茶斑等,具有高效、省时省力的特点。手工洗牙则是医生使用特殊的器械,通过手动操作去除牙结石,对于一些细小部位和特殊情况的牙结石有较好的清理效果。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年洗牙12次。孕妇在怀孕中期(46个月)可以进行洗牙,但需提前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以便医生采取适当的操作。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的患者,在洗牙前需告知医生自己的病情,待病情稳定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洗牙。儿童若牙结石情况严重,也可在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操作下进行洗牙。
四、使用冲牙器
冲牙器利用脉冲水流冲击的方式来清洁牙齿、牙缝,能深入清洁牙齿缝隙和牙龈沟,去除食物残渣和牙菌斑。使用时,将冲牙器水箱中加入适量清水,选择合适的喷头安装在冲牙器上,将喷头对准牙齿和牙龈交界处,按照从后牙到前牙的顺序依次冲洗,每个部位冲洗23秒。冲牙器可以作为刷牙和使用牙线的辅助清洁工具,适合大多数人群使用。儿童使用冲牙器时,应选择儿童专用的喷头和较低的水压,避免损伤牙龈。老年人使用冲牙器可以更好地清洁口腔,提高口腔舒适度。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正处于牙齿生长发育阶段,应从小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家长要帮助和监督孩子刷牙、使用牙线等。在选择口腔清洁用品时,要选择儿童专用的牙膏、牙刷等。洗牙需谨慎,必须在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进行。
2.孕妇:孕期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孕妇更容易形成牙结石。在孕期可以进行口腔清洁,但洗牙应选择在怀孕中期,并告知医生怀孕情况。避免使用含有特殊成分的口腔清洁用品,以免影响胎儿健康。
3.老年人:老年人牙齿和牙龈较为脆弱,刷牙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伤牙齿和牙龈。洗牙前要告知医生自己的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同时,老年人可能存在牙齿缺失等情况,在清洁口腔时要特别注意对剩余牙齿和假牙的清洁。
4.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口腔感染的风险较高,更要注重口腔清洁,定期洗牙。但洗牙前要确保血糖控制在稳定水平。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洗牙可能会导致出血不易止住,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凝血功能评估后再决定是否洗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