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损伤的症状
脑干损伤患者会出现多种症状,包括意识障碍,因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受损,患者可迅速昏迷且程度深、持续久,小儿和老年人恢复较难;瞳孔和眼球运动异常,中脑、脑桥损伤有不同瞳孔改变,还会出现眼球运动不协调,小儿较难判断;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多为交叉性瘫痪,也有四肢瘫,感觉减退或丧失,小儿表达不准、老年人恢复差;生命体征紊乱,包括呼吸、循环功能紊乱及体温调节障碍,小儿进展快、老年人更复杂;其他症状如胃肠道症状、呃逆、吞咽困难等,小儿更易发生且严重、老年人恢复慢,特殊人群如孕妇需关注胎儿,有基础疾病者病情更复杂。
一、意识障碍
脑干损伤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这是因为脑干内有重要的网状激活系统,它对维持觉醒状态起着关键作用。损伤后,网状激活系统功能受损,导致患者可迅速陷入昏迷,昏迷程度较深且持续时间较长。轻度脑干损伤患者可能表现为嗜睡、昏睡,能被唤醒但很快又入睡;而严重损伤者则会处于持续性的深昏迷状态,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小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意识障碍的表现可能更为明显,且恢复可能相对缓慢。老年人可能因本身存在脑功能减退等情况,意识障碍恢复也较困难。
二、瞳孔和眼球运动异常
1.瞳孔变化:脑干不同部位损伤会导致不同的瞳孔改变。中脑损伤时,可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如动眼神经核受损,可出现一侧瞳孔散大。脑桥损伤时,双侧瞳孔常极度缩小,呈针尖样,这是由于脑桥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受损所致。
2.眼球运动障碍:脑干内有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和神经传导束。损伤后可出现眼球运动不协调,如眼球震颤、双眼同向凝视障碍等。眼球震颤可表现为水平、垂直或旋转性,反映了脑干内前庭神经核或其传导通路的受损。双眼同向凝视障碍可表现为双眼向一侧凝视不能或过度凝视,提示脑干内的眼球协同运动中枢受损。小儿眼球运动发育不完善,损伤后眼球运动异常可能更难判断,需要更加仔细的观察。
三、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
1.肢体运动障碍:脑干损伤可导致肢体的瘫痪,多表现为交叉性瘫痪,即一侧面部肌肉瘫痪和对侧肢体瘫痪。这是因为脑干内的运动传导束交叉所致。如中脑损伤可出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偏瘫;脑桥损伤可出现同侧展神经、面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偏瘫。严重损伤时可出现四肢瘫。肢体肌力下降程度不一,轻者可表现为肢体无力,活动受限;重者完全不能活动。老年人可能因本身存在肌肉萎缩、关节退变等情况,肢体运动障碍恢复更差。
2.感觉障碍:可出现肢体的感觉减退或丧失,包括痛觉、触觉、温度觉等。感觉障碍的范围和程度与损伤部位和程度有关。小儿对感觉障碍的表达可能不准确,需要通过观察其对刺激的反应等方式来判断。
四、生命体征紊乱
1.呼吸功能紊乱:脑干内有呼吸中枢,损伤后可出现呼吸节律和频率的改变。早期可表现为呼吸浅快,随后可出现呼吸节律不齐,如潮式呼吸、叹息样呼吸等。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停止。小儿呼吸功能储备较差,呼吸紊乱可能进展更快,需要密切监测。
2.循环功能紊乱:可出现血压波动,早期血压可升高,随后可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心率也可出现异常,如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老年人可能存在心血管系统基础疾病,循环功能紊乱可能更为复杂和严重。
3.体温调节障碍:脑干损伤可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异常。可出现高热,也可出现体温不升。高热可能是由于交感神经功能受损,散热障碍所致;体温不升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严重受损有关。小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体温异常可能更难控制。
五、其他症状
脑干损伤患者还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如应激性溃疡,表现为呕血、黑便等。这是由于脑干损伤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胃肠道黏膜缺血、缺氧,胃黏膜屏障破坏所致。此外,还可能出现呃逆、吞咽困难等症状,这与脑干内支配吞咽、呼吸等功能的神经受损有关。小儿胃肠道功能较弱,应激性溃疡等胃肠道症状可能更易发生且更严重。老年人可能因胃肠道功能减退,恢复也较慢。特殊人群如孕妇发生脑干损伤时,除了上述症状外,还需要特别关注胎儿的情况,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等对胎儿的影响。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患者,脑干损伤后病情可能更复杂,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