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有什么症状
牙周炎会出现牙龈出血、牙龈红肿、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口臭等表现,其在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影响下各有特点,比如牙龈出血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因口腔卫生不良、老年人因牙龈萎缩等易出现;牙龈红肿青少年因青春期激素变化、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退等易出现;牙周袋形成随年龄增长易发生,不良刷牙方法、吸烟等会促进其形成;牙齿松动老年人因牙槽骨吸收多见,过度咬硬物等会加重;口臭各年龄段都可能有,口腔卫生不良等易引发。
一、牙龈出血
表现:刷牙时或咬硬物时牙龈容易出血,这是牙周炎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正常情况下,牙龈不会轻易出血,而牙周炎患者由于牙龈组织受到细菌感染等因素影响,变得脆弱,在受到机械刺激时就会出血。
年龄因素: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但儿童如果口腔卫生不良也可能发生,比如儿童若不认真刷牙,食物残渣堆积,也会引发牙龈炎症导致出血;老年人由于牙龈萎缩等生理变化,相对更易出现牙龈出血情况。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抵抗力,增加牙龈出血的风险;口腔卫生习惯差,不按时刷牙、漱口,牙菌斑和牙结石堆积,也会刺激牙龈导致出血。
病史:有口腔疾病既往史,如曾经有过牙龈炎但未及时治疗,发展为牙周炎后牙龈出血会更明显。
二、牙龈红肿
表现:牙龈颜色发红、肿胀,正常牙龈呈淡粉色且质地坚韧,牙周炎时牙龈组织充血,体积增大,变得松软脆弱。
年龄因素:青少年处于青春期时,由于激素水平变化,更容易出现牙龈红肿情况,这是青春期牙龈炎发展为牙周炎的常见表现;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口腔局部防御能力下降,也易出现牙龈红肿且恢复相对较慢。
生活方式:喜欢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会对牙龈产生刺激,加重牙龈红肿;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人,身体免疫力下降,也不利于牙龈炎症的控制,容易导致牙龈红肿持续存在或加重。
病史: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口腔内环境易滋生细菌,更容易出现牙龈红肿且炎症不易消退。
三、牙周袋形成
表现:牙周组织发生炎症后,牙龈与牙根面分离,形成病理性的牙周袋。可以通过专业的口腔检查,用牙周探针测量牙周袋的深度等情况来判断。正常牙周袋深度一般不超过3mm,牙周炎时牙周袋深度会增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牙龈和牙槽骨会有生理性萎缩,这会使牙周袋更容易形成,老年人相对年轻人更易出现较深的牙周袋;儿童时期如果口腔卫生不良,也可能导致牙周组织早期受损,为后续牙周袋形成埋下隐患。
生活方式:长期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如用力横刷等,会损伤牙龈和牙槽骨,促进牙周袋形成;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成分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加速牙周袋的发展。
病史:有牙周炎家族史的人,遗传因素可能使其更容易出现牙周袋形成等牙周组织病变。
四、牙齿松动
表现:早期可能感觉牙齿有轻微松动,随着病情进展,松动度会逐渐加重,严重时牙齿可能自行脱落。这是因为牙周炎导致牙槽骨吸收,支持牙齿的结构遭到破坏,牙齿的稳固性受到影响。
年龄因素:老年人牙槽骨吸收较为常见,牙齿松动情况相对多见;儿童时期一般牙齿松动多是由于外伤等原因,而非牙周炎导致,但如果儿童口腔卫生极差,也可能引发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不过相对少见。
生活方式:过度咬硬物,如经常用牙齿开瓶盖等,会加重牙齿的负担,加速牙槽骨吸收,导致牙齿松动;长期单侧咀嚼的人,会使单侧牙齿受力过大,引起牙周组织不均衡的损害,导致牙齿松动。
病史:患有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患者,本身骨骼质量下降,更容易出现牙槽骨吸收加快,从而导致牙齿松动,这类患者如果同时患有牙周炎,牙齿松动情况会更严重。
五、口臭
表现:口腔内散发难闻的气味,这是由于牙周袋内细菌繁殖,细菌分解食物残渣等产生有异味的物质所致。
年龄因素: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出现口臭,但老年人由于口腔自洁能力下降,且常伴有多种口腔疾病,口臭问题相对更突出;儿童如果口腔卫生不良,也可能因为食物残渣在口腔内发酵等原因出现口臭。
生活方式:不注意口腔卫生,长时间不刷牙、漱口,口腔内细菌滋生,容易引发口臭;喜欢吃葱、蒜等有特殊气味食物且不注意口腔清洁的人,口臭会更明显。
病史:有鼻窦炎、胃炎等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也可能因为相关疾病导致口臭,同时合并牙周炎时,口臭情况会更加复杂和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