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检查项目
结肠癌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不同特殊人群检查有不同注意事项。实验室检查方面,血液检查可通过血常规了解贫血情况,血生化评估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动态监测辅助判断肿瘤进展等;粪便检查中粪便隐血试验可筛查隐血,粪便DNA检测对早期筛查有前景。影像学检查里,结肠镜是诊断金标准,能直接观察病变并取组织病理检查;钡剂灌肠造影可用于无法做结肠镜的患者;CT检查可显示肠道外情况、判断分期;MRI对软组织分辨能力强,适用于CT造影剂过敏者;PETCT能发现全身转移灶,多用于高度怀疑转移患者。特殊人群中,老年人选检查要评估身体状况和耐受能力,尽量选安全无创或微创检查;孕妇应避免辐射检查,必要时选对胎儿影响小的方法;儿童优先选无创或微创检查,有创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做好相关准备。
一、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情况,结肠癌患者可能因长期慢性失血导致缺铁性贫血。血生化检查中的肝功能、肾功能指标可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状态,对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在结肠癌患者中可能会升高,虽然其特异性不强,但动态监测其变化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进展、复发和预后。不过,肿瘤标志物正常也不能排除结肠癌。
2.粪便检查:粪便隐血试验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筛查方法,结肠癌患者的粪便中可能存在微量血液,该试验可检测出这些隐血情况。若结果呈阳性,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此外,粪便DNA检测可检测粪便中癌细胞脱落的DNA异常,对于结肠癌的早期筛查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二、影像学检查
1.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的金标准。它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病变情况,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的性质。对于疑似结肠癌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都应优先考虑进行结肠镜检查。但对于患有严重心肺疾病、肠道急性炎症、腹腔广泛粘连等情况的患者,需谨慎评估是否适合进行此项检查。
2.钡剂灌肠造影:通过向肠道内注入钡剂,然后利用X线进行检查,可显示肠道的形态和结构。对于无法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如存在结肠镜检查禁忌证的老年人,钡剂灌肠造影可作为一种替代检查方法。但它对早期结肠癌的诊断价值相对较低,且不能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3.CT检查: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肠道外的情况,如有无淋巴结转移、肝脏等远处器官转移等。对于判断肿瘤的分期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对于肥胖患者、结肠癌可能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的患者,CT检查能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但CT检查存在一定的辐射剂量,孕妇应避免进行此项检查。
4.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强,在判断直肠癌的分期、有无盆腔转移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尤其适用于对CT造影剂过敏的患者。不过,MRI检查时间较长,费用相对较高,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不能进行此项检查。
5.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将PET与CT两种技术相结合,可同时提供肿瘤的代谢信息和解剖结构信息。对于发现全身其他部位的转移灶有较高的敏感性,有助于准确判断肿瘤的分期,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但该检查费用昂贵,且有一定的辐射剂量,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多用于高度怀疑有转移的患者。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选择检查项目时,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耐受能力。尽量选择相对安全、无创或微创的检查方法,如粪便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等作为初步筛查。对于必须进行的有创检查,如结肠镜检查、CT检查等,需在检查前对患者的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检查过程中需密切监护。
2.孕妇:孕妇在进行检查时需特别谨慎,应尽量避免有辐射的检查,如CT、PETCT等。对于必须进行的检查,如怀疑结肠癌且病情较为紧急时,可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如MRI检查(无辐射)。在进行检查前,应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检查的必要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3.儿童:儿童患结肠癌相对较少,但也不能忽视。在选择检查项目时,应优先考虑无创或微创的检查方法,如粪便检查、超声检查等。对于必须进行的有创检查,如结肠镜检查,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做好麻醉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同时,要注意保护儿童的隐私和心理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