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发黑发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舌苔发黑发紫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一是饮食因素,食用桑葚、蓝莓等深色食物或长期大量饮用浓茶、咖啡等饮品,色素附着或成分沉淀可使舌苔染色,儿童和老年人受影响可能更明显;二是药物因素,长期大量用抗生素破坏口腔菌群平衡、含铋剂胃药与唾液反应,都可能让舌苔变色;三是疾病因素,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会影响身体内环境、血液循环或消化功能,进而使舌苔异常,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更易出现;四是其他因素,精神紧张等不良情绪致神经内分泌紊乱、口腔卫生不良影响微生态环境,也会引起舌苔颜色改变。
一、饮食因素
1.食用特殊食物:食用一些颜色深的食物可能导致舌苔被染色而发黑发紫。比如桑葚,其含有丰富的天然色素,大量食用后色素可能附着在舌苔上,出现短暂的舌苔变色现象;蓝莓、黑巧克力等也有类似情况。这种染色通常是暂时的,通过刷牙、漱口等清洁口腔的方式,舌苔颜色可逐渐恢复正常。一般来说,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因食用此类食物出现舌苔染色,但儿童由于口腔黏膜较为娇嫩,食用后染色可能相对更明显。对于有特殊饮食偏好,如喜欢大量食用深色食物的人群,出现舌苔发黑发紫时可先考虑饮食因素。
2.饮用特殊饮品:浓茶、咖啡等饮品中含有的成分也可能使舌苔颜色改变。长期大量饮用浓茶,茶中的茶多酚等物质可能在舌苔上沉淀,导致颜色变化。一些人喜欢睡前喝茶,又不及时清洁口腔,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各个年龄段的茶饮爱好者都可能受影响,老年人可能由于口腔自洁能力下降,染色情况可能更持久一些。
二、药物因素
1.抗生素:长期或大量使用抗生素可能破坏口腔内的正常菌群平衡。例如,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口腔内的有益菌受到抑制,霉菌等真菌可能趁机生长繁殖。一些真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色素,从而使舌苔颜色改变,出现发黑发紫的现象。儿童和老年人由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在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可能相对较高。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的人群风险也更大。
2.含金属成分的药物:某些含铋剂的胃药,如枸橼酸铋钾,服用后可能使舌苔和大便变黑。这是因为铋剂在口腔内与唾液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形成黑色的硫化铋。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舌苔颜色变化,停药后一般可逐渐恢复正常。
三、疾病因素
1.感染性疾病:严重的感染,如败血症,患者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力下降,口腔内环境发生改变,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导致舌苔异常。肺炎、肺脓肿等呼吸道感染疾病,可能导致患者呼吸功能受影响,出现缺氧情况,引起舌部血液循环障碍,从而使舌苔颜色改变。这些疾病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低,感染后病情可能更严重,舌苔变化也可能更明显。有慢性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患者,感染后出现舌苔异常的风险也较高。
2.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当血液循环出现障碍时,舌部的血液供应和氧供受到影响,舌黏膜下的血管内血液瘀滞,可使舌苔呈现出发黑发紫的颜色。此类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增加患病风险,进而导致舌苔异常。
3.消化系统疾病:胃肠功能紊乱、肠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可引起胃肠道内气体和液体的积聚,导致消化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同时口腔内环境也会发生改变,可能出现舌苔发黑发紫。儿童可能因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老年人则可能因胃肠蠕动减慢等原因出现消化系统问题。有消化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复发,出现舌苔变化。
四、其他因素
1.精神因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会发生紊乱,影响口腔内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例如,焦虑情绪可能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舌部血管收缩,血液流动减慢,从而引起舌苔颜色改变。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受精神因素影响,青少年可能因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出现精神紧张;成年人可能面临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压力;老年人则可能因孤独、疾病等原因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2.口腔卫生不良:不注意口腔卫生,食物残渣、细菌等在口腔内积聚,形成牙菌斑和牙结石,会影响口腔内的微生态环境。舌部表面的丝状乳头容易吸附细菌和食物残渣,时间久了可能导致舌苔颜色异常。不按时刷牙、刷牙方法不正确、不使用牙线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的人群,出现舌苔发黑发紫的几率较高。儿童可能因刷牙不认真,老年人可能因行动不便或口腔卫生意识不足,导致口腔卫生较差,更容易出现舌苔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