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怎么回事
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是因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导致的非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分为无排卵性功血(多见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不成熟或卵巢功能衰退等有关)和排卵性功血(常见于生育年龄,有黄体功能不足和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两种情况);临床表现有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异常等,还可能引发贫血等症状;诊断依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性激素六项)和影像学检查(B超);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补充营养、休息等)、药物治疗(止血和激素类药物)和手术治疗(针对药物治疗不佳或有高危因素者);不同特殊人群(青春期、生育年龄、绝经过渡期)需注意不同事项,如青春期要规范用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生育年龄要积极配合治疗、有生育需求可促排卵且注意避孕,绝经过渡期要警惕子宫内膜癌、定期复查等。
一、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定义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它并非由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引起,而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
二、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分类及病因
1.无排卵性功血
多见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女性。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导致排卵机制未能正常建立;绝经过渡期女性则是因为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泡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降低,从而无法排卵。此外,长期精神紧张、营养不良、代谢紊乱等因素也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引发无排卵性功血。
2.排卵性功血
常见于生育年龄女性。黄体功能不足可导致月经周期缩短,其原因可能与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有关,使得卵泡期促卵泡生成素分泌不足,卵泡发育缓慢,进而导致黄体发育不全。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则是由于黄体萎缩不全,使得子宫内膜持续受孕激素影响,不能如期完整脱落,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
三、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表现
1.月经周期紊乱
无排卵性功血患者月经周期可长短不一,有时可能数月不来月经,之后又出现大量出血;排卵性功血患者月经周期可能缩短或正常,但经期可能延长。
2.月经量异常
出血量时多时少,可能表现为点滴出血,也可能出现大量出血,严重时可导致贫血。
3.其他症状
长期的功血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贫血症状,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生育功能,导致不孕或流产。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生育史、既往病史、近期生活情况等,了解出血的时间、量、性质等特点。
2.体格检查
包括妇科检查,以排除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全身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有无贫血等体征。
3.实验室检查
如血常规,了解患者有无贫血及贫血的程度;凝血功能检查,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性激素六项检查,了解患者的内分泌水平,判断有无排卵及黄体功能情况。
4.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以观察子宫和卵巢的形态、大小、结构,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器质性病变。
五、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对于贫血患者,应补充铁剂、维生素C和蛋白质等,严重贫血者可能需要输血治疗。同时,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舒畅。
2.药物治疗
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等,可减少出血。
激素类药物:对于无排卵性功血,青春期患者以止血、调整月经周期、促排卵为主,可使用雌激素、孕激素等;绝经过渡期患者以止血、调整月经周期、减少经量为原则,可使用孕激素、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等。对于排卵性功血,黄体功能不足者可在排卵后使用孕激素;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者可在月经周期后半期使用孕激素。
3.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刮宫术、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切除术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青春期女性
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功血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月经情况,及时带孩子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规范使用药物,避免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同时,要鼓励孩子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2.生育年龄女性
生育年龄女性患功血可能会影响生育功能,患者在治疗期间要积极配合医生,调整月经周期,改善排卵功能。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促排卵治疗。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避孕,避免意外怀孕。
3.绝经过渡期女性
绝经过渡期女性患功血要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患者在治疗前要进行全面的检查,排除子宫内膜癌等器质性病变。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复查,观察子宫内膜的情况。同时,患者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