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干涩怎么办
外阴瘙痒干涩的病因、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如下:病因分局部与全身,局部有特殊感染(如霉菌性和滴虫性阴道炎等)、慢性外阴营养不良、药物过敏或化学品刺激、不良卫生习惯;全身有糖尿病、黄疸等慢性病及妊娠期和经前期外阴充血。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选合适内裤、调整生活习惯;病因治疗,针对局部和全身病因分别用药。特殊人群中,孕妇不可自行用药,清洗水温不宜高;老年人用药注意浓度频率,清洗勿过度用力;儿童注重清洁,避免穿开裆裤过久,选温和药物。
一、明确病因
1.局部原因
特殊感染:霉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是引起外阴瘙痒干涩最常见的原因。研究表明,约70%的外阴瘙痒患者与这两种阴道炎有关。患者白带性状会发生改变,霉菌性阴道炎白带呈豆腐渣样,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呈泡沫状且有异味。此外,阴虱、疥疮也会导致外阴瘙痒,阴虱常附着于阴毛处,肉眼可见,疥疮则是由疥螨引起,多在皮肤薄嫩处出现丘疹、水疱。
慢性外阴营养不良:以外阴奇痒为主要症状,伴有外阴皮肤发白。组织学检查可发现表皮层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棘细胞层增厚,上皮脚向下延伸。
药物过敏或化学品刺激:使用避孕套、卫生棉条、新换的内裤材质等,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出现瘙痒干涩症状。有研究显示,因接触新的卫生用品导致外阴不适的患者占比约10%。
不良卫生习惯:不注意外阴局部清洁,皮脂、汗液、月经、阴道分泌物长期刺激,或尿、粪浸渍,可引起外阴瘙痒干涩。尤其是在炎热夏季,不及时清洁更易发生。
2.全身性原因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含糖量升高,刺激外阴皮肤,引发瘙痒干涩。据统计,约15%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外阴瘙痒症状。
黄疸、维生素A、B族缺乏,贫血、白血病等慢性病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外阴部易受病菌侵袭,也会有外阴瘙痒干涩的表现。
妊娠期和经前期外阴部充血:部分女性在妊娠期或经前期,外阴部血液循环增加,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瘙痒干涩,可能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液,清洗时注意从前向后冲洗,防止肛门处细菌带入阴道。清洗后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
避免搔抓:搔抓会损伤外阴皮肤,加重瘙痒和干涩感,还可能引起感染,使病情恶化。若瘙痒难忍,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
选择合适的内裤:应穿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以减少对外阴的摩擦和局部温度、湿度的增加。
调整生活习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这些食物可能加重瘙痒症状。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因为精神紧张也可能加重瘙痒。
2.病因治疗
针对局部原因:霉菌性阴道炎可使用抗真菌药物,滴虫性阴道炎需使用抗滴虫药物。阴虱、疥疮则需使用相应的杀虫药物。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可采用局部物理治疗或药物治疗,改善局部营养状况。接触性皮炎应立即停止接触致敏物质,并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
针对全身性原因: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等方式,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其他慢性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机体抵抗力。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孕妇
注意事项:孕妇发生外阴瘙痒干涩时,切不可自行用药。因为很多治疗外阴疾病的药物可能对胎儿有潜在风险。清洗外阴时,水温不宜过高,过高的水温可能影响胎儿。
建议原因: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大,阴道环境改变,易患阴道炎等疾病。但孕期用药需谨慎,以免影响胎儿正常发育。温和的清洗方式既能保持外阴清洁,又能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向医生详细告知孕周及症状,以便医生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老年人
注意事项:老年人皮肤本身较干燥,外阴皮肤也会随年龄增长而变薄、弹性下降。在治疗外阴瘙痒干涩时,使用外用药物要注意药物浓度和使用频率,避免因皮肤吸收过多药物而引起不良反应。清洗外阴时,不要过度用力,防止损伤脆弱的皮肤。
建议原因: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皮肤代谢功能减弱,药物代谢能力也降低。过度用力清洗或使用不当药物,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加重病情。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谨慎,以保护脆弱的外阴皮肤。
3.儿童
注意事项:儿童外阴瘙痒干涩多与卫生习惯不良或局部感染有关。家长要注意孩子外阴的清洁,大便后要从前向后擦拭。避免给孩子穿开裆裤时间过长,尤其是女童,防止细菌感染。治疗时尽量选择温和、无刺激的药物,避免使用成人药物。
建议原因:儿童皮肤娇嫩,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易受外界病菌侵袭。不当的卫生习惯和成人药物的使用,可能对儿童外阴皮肤和身体造成损害。所以要注重清洁方式和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保护儿童外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