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宫肥大
子宫肥大指子宫均匀性增大、肌层超2.5cm且伴有不同程度子宫出血的临床体征,病因包括多产妇女慢性子宫复旧不全、卵巢功能障碍、炎症、盆腔瘀血、子宫肌层血管硬化等;临床表现有月经量过多、白带增多、腹痛等;诊断方法有妇科检查、B超检查、诊断性刮宫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如年轻未生育女性要保留生育功能,老年女性需警惕恶性疾病,孕妇要密切观察病情,肥胖女性要控制体重,有慢性疾病的女性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一、子宫肥大的定义
子宫肥大是指子宫均匀性增大,肌层厚度超过2.5cm以上,伴有不等程度子宫出血的一种疾病。它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种临床体征,通常是由多种因素长期作用导致子宫组织结构发生改变所引起。
二、子宫肥大的病因
1.多产妇女慢性子宫复旧不全:多产妇的子宫肌层内弹力纤维组织在平滑肌间及血管周围增生,致使子宫肥大。多次妊娠和分娩会对子宫造成反复的刺激和损伤,使子宫肌层难以完全恢复到孕前状态,从而逐渐出现子宫肥大。
2.卵巢功能障碍:雌激素持续刺激,可使子宫肌层肥厚。临床上常见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尤其病程较长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增大。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长期作用于子宫,会促使子宫肌层细胞增生和肥大。
3.炎症引起:慢性附件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子宫慢性肌炎,引起子宫肌层内胶原纤维增生,使子宫纤维化。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导致子宫肌层内的纤维组织增生,影响子宫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4.盆腔瘀血:引起子宫结缔组织增生,亦可致子宫肥大。盆腔血液循环不畅,血液瘀滞在盆腔内,会对子宫组织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结缔组织增生,进而引起子宫肥大。
5.子宫肌层血管硬化:原发性子宫血管病变等可使子宫血管发生硬化,影响子宫的血液供应和营养代谢,导致子宫肌层肥厚。
三、子宫肥大的临床表现
1.月经量过多:持续天数延长;亦有表现为周期缩短至20天左右,经量及持续天数无明显改变;或表现为月经期延长,但经量不多。月经量过多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等症状,影响身体健康。
2.白带增多:由于子宫黏膜腺体分泌增加,可出现白带增多的症状。白带的性状可能会发生改变,如变得黏稠、发黄等。
3.腹痛: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等不适症状,尤其是在月经期或劳累后症状可能会加重。
4.其他: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子宫均匀性增大,一般为孕2个月大小,质地较硬。
四、子宫肥大的诊断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以初步了解子宫的大小、质地、形态等情况,判断子宫是否有增大、压痛等异常表现。
2.B超检查:B超是诊断子宫肥大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清晰地显示子宫的大小、形态、结构等,有助于排除其他子宫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
3.诊断性刮宫:对于一些怀疑有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诊断性刮宫,以明确子宫内膜的病理情况。
4.其他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及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
五、子宫肥大的治疗
1.一般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取一般治疗措施,如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加强营养,增强体质等。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感染。
2.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给予药物治疗,如止血药物、雄激素等,以减少月经量,缓解症状。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3.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怀疑有恶变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子宫切除术等。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年轻未生育女性:对于年轻未生育的女性,在诊断和治疗子宫肥大时,应尽量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方案的选择要谨慎,避免对生育造成不良影响。在治疗期间,要注意监测排卵和子宫内膜情况,为今后的生育做好准备。
2.老年女性:老年女性患子宫肥大时,要警惕子宫内膜癌等恶性疾病的可能。在诊断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3.孕妇:孕妇如果发现子宫肥大,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进行产检。由于孕期生理变化特殊,治疗方法的选择要更加谨慎,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出现阴道出血、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4.肥胖女性:肥胖女性患子宫肥大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肥胖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增加子宫肥大的发生几率。肥胖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控制体重,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以降低患病风险。同时,在治疗子宫肥大时,要考虑肥胖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5.有慢性疾病的女性: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女性,在治疗子宫肥大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慢性疾病可能会影响子宫肥大的治疗效果,增加治疗的难度。同时,在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