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风湿热
风湿热是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性疾病,多见于5-15岁儿童青少年,有特定流行病学特点,急性期有心脏炎、关节炎等表现,慢性期多为风湿性心脏病,依据修订Jones标准诊断,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链球菌感染及抗风湿治疗,需通过预防链球菌感染和二级预防来防控。
一、风湿热的定义
风湿热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急性期以心脏炎和关节炎较为常见,慢性期则多遗留心脏瓣膜病变形成风湿性心脏病。
(一)发病机制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某些抗原成分与人体心脏、关节等组织存在交叉抗原性,人体感染该细菌后,免疫系统在清除细菌的过程中,产生的抗体等免疫物质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的心脏、关节等组织,引发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导致风湿热的发生。
二、流行病学特点
年龄与性别:多见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易感性可能与机体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容易受到链球菌感染后引发免疫紊乱导致风湿热;在青春期前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别,青春期后也无明显性别倾向差异。
生活方式:居住拥挤、营养状况较差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链球菌感染的机会,从而提高风湿热的发病风险。例如,在卫生条件落后、居住环境密闭不通风的地区,人群更容易频繁接触到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进而增加风湿热的发生概率。
病史: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病史,尤其是未得到彻底治疗的患者,再次感染该细菌后发生风湿热的风险明显升高。比如曾患过猩红热等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疾病,若治疗不彻底,机体处于易感性状态,当再次遭遇链球菌感染时,就容易引发风湿热。
三、临床表现
(一)急性期表现
1.心脏炎:可表现为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等。心肌炎时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气短、心动过速等症状,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内膜炎主要累及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出现相应瓣膜关闭不全的杂音;心包炎时可有心前区疼痛,听诊可闻及心包摩擦音。
2.关节炎:多累及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呈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活动受限,但一般不遗留关节畸形。
3.舞蹈症:多见于儿童,女性稍多见,表现为不自主、无目的的快速运动,如面部肌肉抽动、肢体舞动等,情绪激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
4.皮肤表现:
皮下结节:多见于肘、腕、膝、踝关节伸侧的皮下,直径0.11cm,圆形或椭圆形,质硬、无压痛、与皮肤无粘连。
环形红斑:多见于躯干和四肢近端,呈淡红色、环形或半环形,边缘稍隆起,环内皮肤正常,红斑可迅速消失又可反复出现。
(二)慢性期表现
主要为风湿性心脏病,最常见的是二尖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患者可出现活动后气促、乏力、心悸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四、诊断标准
主要依据修订Jones标准,该标准包括主要表现、次要表现和链球菌感染证据。主要表现有心脏炎、多关节炎、舞蹈症、环形红斑、皮下结节;次要表现有发热、关节痛、实验室检查(如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等)、心电图PR间期延长等;链球菌感染证据有咽拭子培养阳性、快速链球菌抗原检测阳性、抗链球菌抗体滴度升高(如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等。具备2项主要表现或1项主要表现加2项次要表现,同时有近期链球菌感染证据,可诊断为风湿热。
五、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直至临床症状消失、血沉接近正常。这是因为活动会加重心脏等器官的负担,卧床休息有助于炎症的消退和机体的恢复。
注意营养支持,给予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丰富的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二)抗链球菌感染治疗
首选青霉素,以清除链球菌感染,一般疗程为1014天。青霉素可以有效杀灭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防止感染的持续存在导致风湿热的反复发作。
(三)抗风湿治疗
对于有心脏炎的患者,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以减轻炎症反应,防止心脏瓣膜病变的发生。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来发挥作用,但使用时需注意其可能的不良反应,如感染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等。
对于无心脏炎的患者,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以缓解关节疼痛等症状。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来发挥抗炎、镇痛作用。
六、预防措施
预防链球菌感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等;在链球菌感染流行期间,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场所,减少感染机会。一旦发生链球菌性咽炎等感染,应及时、彻底地进行治疗,按照疗程使用抗生素,确保链球菌被完全清除。
二级预防:风湿热患者易复发,故需进行二级预防,长期使用抗生素预防链球菌感染。一般推荐长效青霉素肌注,持续至少5年,最好持续至25岁,有风湿性心脏病者,宜终身预防。这是因为风湿热患者即使经过治疗,机体仍处于易感性状态,再次感染链球菌后极易复发,而长期使用抗生素可以持续抑制链球菌的存在,降低复发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