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巧克力囊肿是什么病
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见类型,因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卵巢上,周期性出血形成含似巧克力样液体的囊肿。其病因包括经血逆流、医源性种植和遗传因素。症状有痛经、月经异常、不孕、性交疼痛和急腹痛等。诊断方法有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血清CA125测定和腹腔镜检查。治疗方式包括期待治疗、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避孕药、孕激素、GnRHa)和手术治疗(保守性、半根治性、根治性手术)。特殊人群中,育龄女性要注意保护生育能力,绝经女性需定期复查防恶变,青少年女性治疗要谨慎,选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方法。
一、子宫内巧克力囊肿的定义
子宫内巧克力囊肿准确来说应是卵巢巧克力囊肿,它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常见类型。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内,受体内性激素的影响,每月会发生一次脱落出血,形成月经。而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卵巢上时,在卵巢内周期性出血,陈旧性血液聚集在卵巢内形成囊肿,囊内液体似巧克力样,因此被称为巧克力囊肿。
二、病因
1.经血逆流:女性在经期时,部分经血可能通过输卵管逆流进入盆腔,其中含有的子宫内膜碎片种植在卵巢表面或盆腔其他部位,继续生长,逐渐形成巧克力囊肿。经期进行剧烈运动、性生活等因素可能增加经血逆流的几率。
2.医源性种植:在进行剖宫产、人工流产等妇科手术时,可能将子宫内膜碎片带到切口处或盆腔内,导致异位种植。
3.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巧克力囊肿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那么患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三、症状
1.痛经:这是巧克力囊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为继发性痛经,且会随着病情的进展而逐渐加重。疼痛多位于下腹部、腰骶部,可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一般在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经期第1天最严重,以后逐渐减轻。
2.月经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周期紊乱等情况。这可能与卵巢功能受影响,导致内分泌失调有关。
3.不孕:巧克力囊肿会影响卵巢的排卵功能,还可能导致盆腔粘连,影响输卵管的拾卵和运输功能,从而导致不孕。据统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的发生率高达40%50%。
4.性交疼痛:性生活时可能出现深部疼痛,尤其是月经来潮前更为明显,这与异位的子宫内膜病灶有关。
5.急腹痛:当囊肿发生破裂时,会引起突发的剧烈腹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四、诊断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可以触及附件区的肿块,肿块多为囊性,活动度较差,有轻压痛。
2.超声检查:是诊断巧克力囊肿的常用方法。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卵巢囊肿的大小、位置、形态及内部回声等情况,典型的巧克力囊肿在超声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内部可见密集的点状回声。
3.血清CA125测定:CA125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在巧克力囊肿患者中,血清CA125水平可能会轻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200U/ml。CA125测定对于监测病情的变化和评估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巧克力囊肿的“金标准”。通过腹腔镜可以直接观察盆腔内的情况,明确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五、治疗
1.期待治疗:对于囊肿较小、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可以采取期待治疗,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囊肿的变化。在此期间,患者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避免经期剧烈运动和性生活。
2.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主要用于缓解痛经症状。
避孕药:可以抑制排卵,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从而控制囊肿的生长,缓解症状。
孕激素:通过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常用的药物有甲羟孕酮等。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可以抑制卵巢功能,使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造成假绝经状态,从而使囊肿缩小。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
3.手术治疗:
保守性手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手术方式包括囊肿剥除术、粘连松解术等,尽量保留卵巢组织和生育功能。
半根治性手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年龄较轻且病变较重的患者,切除子宫及一侧或双侧附件,但保留部分卵巢组织。
根治性手术:适用于年龄较大、病变严重且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切除子宫、双侧附件及所有可见的异位病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有生育需求的育龄女性,如果患有巧克力囊肿,应及时就医,根据囊肿的大小、症状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较小的囊肿,可以先尝试自然受孕;如果囊肿较大或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仍未受孕,可考虑辅助生殖技术。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卵巢功能,避免过度治疗影响生育能力。
2.绝经女性: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巧克力囊肿可能会逐渐萎缩。但仍需定期复查,因为少数情况下囊肿可能会发生恶变。如果绝经后囊肿不缩小反而增大,或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
3.青少年女性:青少年女性患巧克力囊肿相对较少,但如果出现痛经进行性加重、月经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对于青少年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要更加谨慎,尽量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内分泌的药物。在经期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受寒,保持心情舒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