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龋齿会疼
龋齿疼痛由龋坏累及不同牙体组织层次刺激牙髓等引发,不同龋坏程度有相应疼痛表现,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会影响龋齿疼痛,可通过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控制饮食、定期口腔检查等预防,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具体而言,浅龋一般无痛,中龋遇刺激痛且刺激去除即消,深龋刺激反应更明显且可能持续,儿童易患龋且需家长关注,老年人根面龋需注意,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影响龋齿,要通过正确刷牙、控糖、定期检查等来预防,儿童和老年人有各自特殊注意要点。
一、龋齿疼痛的发生机制
龋齿疼痛主要是由于龋坏进展累及不同牙体组织层次,刺激牙髓等结构引发。当龋坏刚开始仅累及牙釉质时,一般无明显疼痛症状,因为牙釉质内无神经分布。但随着龋坏向深层发展,累及牙本质时,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等可刺激牙本质小管内的神经纤维,从而引起疼痛。而当龋坏进一步累及牙髓时,牙髓组织受到炎症刺激,牙髓内的神经纤维受到激惹,会产生较为明显的疼痛。牙髓内有丰富的神经末梢,炎症导致牙髓组织充血、水肿,压力增加,压迫神经末梢,引发疼痛,这种疼痛往往较为剧烈,且具有自发性、阵发性等特点。
二、不同龋坏程度对应的疼痛表现
(一)浅龋阶段
浅龋主要局限在牙釉质,此时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疼痛感觉,可能仅在检查时发现牙齿表面有白色或黄褐色的龋斑,或者有小的龋洞,但一般不会引起疼痛不适,因为牙釉质内无神经分布来感知疼痛。不过,如果患者本身牙釉质较薄,或者龋坏部位靠近牙本质小管开口,可能会在进食酸甜食物时有轻微的敏感,但这种敏感通常很快消失,容易被忽视。
(二)中龋阶段
中龋累及牙本质浅层,此时患者在遇到冷、热、酸、甜等刺激时,会出现疼痛反应,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这是因为牙本质小管内的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神经冲动传导至中枢引起疼痛感觉。例如,喝冷饮时,低温刺激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导到牙髓相关神经,导致牙齿产生疼痛,但刺激消失后,牙髓内的神经恢复平静,疼痛也就缓解了。
(三)深龋阶段
深龋时龋坏已累及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此时患者对冷、热、酸、甜刺激的反应更为明显,而且刺激去除后疼痛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另外,深龋时食物嵌入龋洞也会引起疼痛,这是因为食物压迫龋洞内的牙本质神经,或者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刺激神经导致疼痛。如果深龋没有及时治疗,进一步发展累及牙髓,就会转变为牙髓炎,疼痛会更加剧烈,出现自发性疼痛、夜间痛等症状。
三、年龄、性别等因素对龋齿疼痛的影响及应对
(一)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由于口腔卫生习惯往往较差,如不能有效刷牙、爱吃甜食等,容易发生龋齿。儿童的乳牙矿化程度相对较低,龋坏进展较快,而且儿童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达可能不如成人清晰,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牙齿情况,一旦发现儿童牙齿有颜色改变、吃饭时哭闹等情况,要及时带儿童就医。例如,学龄前儿童如果出现牙齿对冷热刺激敏感,可能已经发展到中龋或深龋阶段,需要尽早处理,避免龋坏进一步发展引起更严重的疼痛和牙髓炎症。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牙龈退缩,牙根暴露,牙齿的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根面龋。根面龋的疼痛表现可能与中龋、深龋有所不同,但同样会引起疼痛不适。而且老年人的牙髓组织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萎缩,牙髓活力降低,所以疼痛的敏感性可能不如年轻人,但一旦发生牙髓炎症,病情可能发展较快,需要及时治疗。
(二)性别因素
一般来说,性别对龋齿疼痛本身的发生机制没有直接影响,但在不同性别中,口腔卫生习惯可能存在差异,从而间接影响龋齿的发生和疼痛情况。例如,部分女性可能更注重口腔美观,相对更注意口腔卫生,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总体而言,男女在龋齿疼痛方面的基本病理生理机制是相同的,主要取决于龋坏的程度和累及的牙体组织层次。
(三)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方面:长期高糖饮食是导致龋齿的重要因素。如果经常食用糖果、巧克力、甜饮料等,口腔内的细菌会利用糖分发酵产酸,腐蚀牙齿,容易引发龋齿及疼痛。例如,每天多次饮用含糖饮料的人群,比偶尔饮用的人群发生龋齿的风险更高,且龋坏进展可能更快,疼痛出现的概率也更大。
口腔卫生习惯:不按时刷牙、刷牙方法不正确、不使用牙线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会导致口腔内食物残渣堆积,细菌滋生,促进龋齿的发生。例如,每天早晚正确刷牙时间少于2分钟,不能有效清除牙齿表面和牙缝内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容易引发龋齿,进而出现疼痛。
四、龋齿疼痛的预防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每天至少早晚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选择含氟牙膏可以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同时,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及时清除牙缝内的食物残渣和菌斑。
控制饮食:减少高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尤其是在两餐之间尽量不吃零食。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有助于清洁牙齿表面。
定期口腔检查:定期到口腔科进行检查,一般每年至少一次,早期发现龋齿并及时治疗,避免龋坏发展到引起疼痛的阶段。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监督儿童刷牙,可选择儿童专用的含氟牙膏,用量要适量,一般豌豆大小即可,避免儿童吞食过多牙膏。同时,控制儿童的甜食摄入,避免儿童睡前吃东西后不刷牙就睡觉。
老年人:老年人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洗牙,及时处理根面龋等问题。如果老年人佩戴假牙,要注意假牙的清洁,每天取下假牙进行清洗,保持口腔内的清洁环境,预防龋齿及疼痛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