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肿瘤的治疗
膀胱肿瘤治疗需综合多因素制定个体化方案,主要手段包括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适用于非肌层浸润性,术后需膀胱灌注)、膀胱部分切除术(适用于局限的肌层浸润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适用于肌层浸润性等);非手术治疗有膀胱灌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用,药物耐受性因年龄而异)、化疗(有新辅助和辅助之分,不良反应多且不同人群耐受性不同)、放疗(适用于特定患者,有不良反应且对特殊人群有不同影响)、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相对轻但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特殊人群各有注意事项,如老年人优先选负担小的治疗方式,年轻人考虑生育功能,有吸烟酗酒史者要戒烟戒酒,合并其他疾病者调整治疗方案。无论何种治疗,都需定期随访,根据情况调整方案并提高患者随访依从性。
一、治疗概述
膀胱肿瘤的治疗方法需综合肿瘤的分期、分级、病理类型,以及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来制定个体化方案。其主要治疗手段有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
二、手术治疗
1.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适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这种手术通过尿道插入特殊器械切除肿瘤,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相对较小。但年龄较大、身体较为虚弱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耐受性可能较差,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手术后需进行规律的膀胱灌注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2.膀胱部分切除术:适用于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但肿瘤较为局限且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此手术切除部分膀胱,保留部分膀胱功能。对于有长期吸烟史、基础疾病控制不佳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等问题。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排尿情况,定期复查膀胱镜。
3.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适用于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多发性或复发性高级别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该手术切除整个膀胱,同时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对于年龄较大、身体基础条件差的患者,手术风险高,手术前需要多学科团队评估患者是否能够耐受手术。术后患者需要尿流改道,会对生活方式造成较大改变,应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康复指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三、非手术治疗
1.膀胱灌注治疗:常用药物有化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如卡介苗、丝裂霉素等,主要用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预防肿瘤复发。不同年龄段患者对灌注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年轻患者可能耐受性较好,而老年患者尿道黏膜可能较脆弱,灌注过程中容易出现不适。生活中进行长期大量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应劝导其戒烟戒酒。灌注治疗后需多饮水,促进药物排出,减少对膀胱的刺激。
2.化疗:包括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辅助化疗可降低复发风险。化疗药物可能会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年龄较小的患者在化疗时需要特别关注化疗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年龄较大、有肝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差,可能需要调整化疗方案或减少剂量,化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等指标。
3.放疗:适用于无法耐受手术或不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或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放疗可能引起放射性膀胱炎等不良反应,需要注意患者的排尿情况。年轻患者放疗可能影响生育功能,治疗前需与患者充分沟通;年老体弱、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放疗后恢复时间可能较长,需加强营养支持。
4.免疫治疗:如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可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但也可能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皮疹、腹泻等。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免疫治疗时病情可能加重,应谨慎使用,治疗过程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优先选择对身体负担较小的治疗方式。手术治疗风险较高,围手术期需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管理,术后要注意预防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老年人心理脆弱,需加强心理关怀,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2.年轻人:年轻患者身体状况通常较好,对手术及放化疗的耐受性相对较强。但如果是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治疗时应考虑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如手术、放疗、化疗可能会影响生殖器官功能。治疗前可进行生育咨询,告知其可能的影响,有必要时可进行生育力保存。此外,年轻患者可能工作生活节奏快,要提醒其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因生活不规律影响治疗效果。
3.有吸烟酗酒史人群:吸烟和酗酒是膀胱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此类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严格戒烟戒酒。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和酒精都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免疫系统,降低治疗效果,增加复发风险。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强调戒烟戒酒的重要性,必要时提供戒烟戒酒的建议和帮助。
4.合并其他疾病人群: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在使用化疗药物、抗生素等治疗时容易出现药物蓄积,导致不良反应增加,要根据肝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手术和放化疗可能加重心血管负担,需要心内科医生参与评估和治疗,保障心血管系统稳定。
五、随访
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患者都需要定期随访。随访项目包括膀胱镜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及时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以便调整治疗方案。随访时间和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一般治疗后的前23年内随访间隔较短,之后可适当延长。医护人员要向患者强调随访的重要性,提高患者随访依从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