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口腔癌
口腔癌是口腔部位恶性肿瘤统称,常见类型有舌癌、牙龈癌、颊黏膜癌等,致病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嚼槟榔等)、环境(紫外线、化学物质)及其他(口腔卫生、营养、遗传、病毒感染)等,早期有异常肿块、溃疡等症状,可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筛查,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等,预后与分期等相关,不同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孕期女性)有相应注意事项,早期发现治疗是改善预后关键。
一、口腔癌的定义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部位的恶性肿瘤的统称,包括唇癌、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颌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黏膜的癌症等。
二、口腔癌的常见类型及特点
(一)舌癌
好发人群:中老年男性相对多见,长期吸烟、饮酒、嚼槟榔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风险较高,有口腔卫生不佳、残根残冠长期刺激等病史者也易患病。
表现:多表现为舌部溃疡经久不愈、肿块、疼痛,可伴有舌运动受限、吞咽困难等,晚期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二)牙龈癌
好发人群:中老年较多,男性略多于女性,有口腔卫生不良、义齿刺激等情况者易发病。
表现:早期多为牙龈溃疡、肿物,逐渐可侵犯牙槽骨导致牙齿松动、疼痛,后期可累及颌骨等。
(三)颊黏膜癌
好发人群:与长期咀嚼槟榔、吸烟、饮酒等因素相关,中老年人群相对易患。
表现:颊黏膜部位出现肿块、溃疡,伴有疼痛,可影响张口等。
三、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一)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烟草燃烧产生的多种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亚硝胺等,长期吸烟会增加口腔癌的发病风险,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患病几率越高。
饮酒:酒精可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进致癌物进入口腔黏膜,长期大量饮酒者口腔癌发生风险明显升高。
嚼槟榔:槟榔纤维粗糙,长期咀嚼可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这是一种癌前病变,与口腔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在槟榔咀嚼流行地区,口腔癌发病率较高。
(二)环境因素
紫外线照射: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口唇部位皮肤黏膜接受过多紫外线照射,可能增加唇癌的发病风险。
化学物质接触:长期接触某些化学致癌物质,如甲醛等,也可能与口腔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三)其他因素
口腔卫生不良:口腔内长期存在细菌、菌斑等,易引发炎症,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能诱发癌变。
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素,会影响口腔黏膜的正常代谢,增加口腔癌发生的可能性。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易感性可能使个体对口腔癌的易感性增加,但遗传因素通常不是单独致病,而是与其他环境、生活方式因素共同作用。
病毒感染:如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口腔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尤其是口咽癌中HPV感染较为常见。
四、口腔癌的早期症状及筛查
(一)早期症状
口腔内异常肿块或溃疡:口腔内出现经久不愈的肿块或溃疡,一般溃疡超过2周不愈合,肿块持续存在且逐渐增大。
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口腔局部的疼痛,尤其在进食、说话时疼痛加重。
口腔黏膜改变:口腔黏膜出现颜色改变,如白斑、红斑等,白斑是一种较常见的癌前病变表现,红斑的癌变可能性相对更高。
牙齿松动或脱落:若牙龈癌等侵犯牙槽骨,可导致牙齿松动、脱落。
(二)筛查方法
临床检查:医生通过视诊、触诊等方式检查口腔内各部位,观察是否有异常肿块、溃疡、红斑、白斑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大小、侵犯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情况,例如CT可以清晰显示颌骨等部位的病变情况,MRI对软组织的显示更为清晰。
病理活检:对可疑的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口腔癌的金标准,通过取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判断是否为癌细胞及癌细胞的类型等。
五、口腔癌的治疗及预后
(一)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是口腔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根据肿瘤的范围决定切除的范围,包括部分口腔组织甚至颌骨等,术后可能需要进行组织修复等。
放射治疗:可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于晚期不能手术的患者,利用放射线杀灭癌细胞,缩小肿瘤体积等。
化疗:对于晚期或转移性口腔癌患者,可采用化疗药物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化疗可以是术前新辅助化疗,也可以是术后辅助化疗等。
(二)预后
口腔癌的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如肿瘤的分期(早期预后相对较好,晚期预后较差)、肿瘤的病理类型(一些病理类型恶性程度高的预后相对不佳)、患者的身体状况等。早期口腔癌经过积极治疗,5年生存率相对较高;而晚期口腔癌预后则较差。一般来说,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口腔癌预后的关键。
六、特殊人群口腔癌的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口腔癌的发生可能与长期的口腔慢性疾病、全身营养状况等相关。在治疗方面,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相对温和但有效的治疗方案。由于老年人可能存在牙齿缺失等口腔问题影响营养摄入,需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二)儿童
儿童口腔癌相对罕见,但一旦发生需特别谨慎处理。儿童口腔癌的致病因素可能与遗传、胚胎发育异常等相关。治疗时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手术需充分考虑对颌骨等发育的影响,化疗要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和副作用,同时要给予儿童更多的心理关怀,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密切观察儿童治疗后的恢复情况。
(三)女性孕期
孕期女性患口腔癌较为特殊,治疗时要权衡胎儿和孕妇的健康。手术、放疗等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一般优先考虑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如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延迟手术等治疗,以保障胎儿的安全,同时要加强孕期的营养等支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