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鳞癌的手术治疗方法
肺鳞癌手术治疗需遵循肿瘤学原则,手术方式有局部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分别适用于不同情况且有相应操作要点;手术前需进行影像学评估(胸部CT、PETCT)和心肺功能评估(肺功能检查、心脏评估);术后一般护理包括呼吸道和切口护理,康复训练有呼吸功能和活动康复训练;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和心肺功能不全患者有各自手术治疗注意事项,如老年患者需更全面评估和加强监护营养,心肺功能不全患者需多学科评估及术后加强支持等。
一、肺鳞癌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
肺鳞癌的手术治疗需遵循肿瘤学原则,即完整切除肿瘤组织,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肺组织。要确保切缘阴性,一般要求支气管切缘距肿瘤≥2cm,肺组织切缘距肿瘤≥1cm。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据肿瘤的分期、部位、大小以及患者的心肺功能等情况来综合判定。
(一)肺局部切除术
1.适用情况:适用于早期肺鳞癌且心肺功能较差,无法耐受较大范围肺切除的患者。肿瘤直径通常较小,一般≤2cm,且位于肺外周部位。例如,对于一些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储备较低,肿瘤处于肺边缘且为孤立性小病灶时可考虑此术式。
2.操作要点:仅切除肿瘤所在的部分肺组织,保留较多的正常肺功能组织。手术中需要准确定位肿瘤位置,完整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正常肺组织,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情况,因为保留的肺组织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呼吸功能。
(二)肺叶切除术
1.适用情况:是较为常见的手术方式,适用于肿瘤位于肺叶内,尚未累及肺叶支气管开口以外的情况。多数早中期肺鳞癌患者可采用此术式。比如肿瘤位于左肺上叶,未侵犯到主支气管等较大气道时。
2.操作要点:切除整个病变肺叶,包括肺叶支气管、肺血管等。要彻底清扫肺门及纵隔淋巴结,以明确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同时保证手术切缘阴性。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精细处理肺叶的血管和支气管,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组织,如神经等。术后患者肺功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一般经过康复训练等可以逐渐恢复部分功能,对于中青年患者心肺功能较好者,恢复相对更快。
(三)全肺切除术
1.适用情况:适用于肿瘤较大,侵犯多个肺叶,或累及主支气管等情况,但患者心肺功能能够耐受一侧全肺切除。不过这种术式创伤较大,需严格把握适应证。例如,肿瘤侵犯右肺上叶、中叶及部分下叶,且患者心肺功能评估能够耐受全肺切除时可考虑。
2.操作要点:切除整个一侧肺脏,包括肺叶、肺门血管及支气管等。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明显受限,需要密切关注呼吸情况,可能需要长期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来改善呼吸功能。对于老年患者或本身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加强术后监护和呼吸支持等治疗。
二、手术前评估
(一)影像学评估
1.胸部CT: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是否侵犯胸膜、胸壁等。通过胸部CT还能观察有无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有助于肿瘤分期。例如,胸部CT发现肿瘤与纵隔大血管关系密切时,需要进一步评估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2.PETCT:对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以及有无远处转移有重要价值。可以发现肺部原发病灶以及全身其他部位的转移灶,帮助医生准确分期,从而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比如PETCT发现远处骨转移,则手术可能不是首选治疗方案。
(二)心肺功能评估
1.肺功能检查:包括FEV?(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等指标。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计算出预计肺切除量后能否满足患者术后的呼吸需求。例如,FE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是重要的评估指标,如果FEV?占预计值<50%,则肺叶切除可能会受到限制。
2.心脏评估:对于年龄较大或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进行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评估心脏功能,排除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情况,以确定患者能否耐受手术创伤。如存在严重心肌缺血,可能需要先进行心脏相关治疗后再评估手术可行性。
三、手术后护理及康复
(一)术后一般护理
1.呼吸道管理:鼓励患者早期进行深呼吸和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可以通过雾化吸入等方式湿化气道,帮助痰液排出。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咳嗽咳痰能力较弱,需要加强护理,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引流。
2.切口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及红肿等情况,按时换药,预防切口感染。
(二)康复训练
1.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训练,逐步改善呼吸功能。一般术后早期即可开始,通过呼吸功能训练可以增加肺活量,改善肺通气功能。例如,腹式呼吸训练是让患者平卧,双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34次。
2.活动康复: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般术后第1天即可在床上进行肢体活动,如屈伸下肢等,术后第23天可逐步坐起、床边站立,然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在病房内行走等。但对于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活动量需要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避免过度劳累。
四、特殊人群手术治疗注意事项
(一)老年患者
1.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储备差,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术前需要更全面细致地评估心肺功能,如对于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患者,术前需要积极改善肺功能,如戒烟、进行呼吸康复训练、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以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要加强术后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呼吸和循环情况,同时要注意营养支持,因为老年患者机体恢复能力较弱,充足的营养有助于切口愈合和身体康复。
(二)心肺功能不全患者
1.对于心肺功能不全患者,手术前需要多学科评估,如心内科、呼吸科等共同参与制定治疗方案。可能需要在手术前进行心肺功能的优化治疗,如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改善心功能;对于呼吸功能不全患者,可通过氧疗等改善呼吸状况。
2.术后需要加强呼吸和循环支持,如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密切监测血气分析等指标,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防止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因为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内环境稳定较难维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