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血管性高血压常见病因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动脉粥样硬化是成人最常见病因,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累及肾动脉起始部及近端1/3区域,致管腔狭窄、肾血流减少、肾素分泌增加激活RAAS;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多见于30岁以下女性,累及肾动脉中、远端及分支,因中膜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致血管壁串珠样或节段性狭窄,影响肾血流、肾素分泌增加激活RAAS引发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发病情况:这是成人肾血管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逐渐增加。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肾动脉的起始部及近端1/3区域。
病理机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增厚、斑块形成,使肾动脉管腔狭窄。随着斑块的逐渐增大,管腔狭窄程度不断加重,肾脏血流减少,刺激肾脏分泌肾素,进而激活RAAS,引起血压升高。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肾动脉狭窄的患者中,约80%会出现肾素水平升高,从而引发高血压。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发病情况:多见于30岁以下的女性。这种病因在肾血管性高血压中也较为常见。
病理机制:主要累及肾动脉中、远端及分支,病变主要是动脉中膜的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导致血管壁呈串珠样或节段性狭窄。由于肾动脉的结构异常,影响了肾脏的血液供应,促使肾素分泌增加,激活RAAS,引起血压升高。例如,通过血管造影等检查可以发现肾动脉呈特征性的串珠样改变,这种病变会明显影响肾脏的血流动力学,进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