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V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和青少年多发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春秋季发病较多,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经输血、性接触传播,其主要症状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皮疹、关节痛、脾破裂等并发症,确诊主要依靠EBV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血常规、嗜异性凝集试验等,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等并发症。
EBV病毒感染后,患者可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皮疹、关节痛、脾破裂等并发症。确诊主要依靠EBV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血常规、嗜异性凝集试验等。
治疗方面,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对于发热患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对于咽痛患者,可使用漱口液或含片;对于淋巴结肿大患者,可使用局部热敷或按摩。如果出现并发症,如脾破裂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具有自限性,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等并发症。因此,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对于儿童患者,尤其是低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高热、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此外,孕妇、免疫功能低下者等特殊人群感染EBV病毒后,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需要特别注意。
总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和饮食,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