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隐性感染和轻症瘫痪型病人是主要传染源,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发热、肢体疼痛、肌肉瘫痪、感觉异常、呼吸肌麻痹等症状,主要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加强锻炼、及时接种疫苗等。
1.发热:体温升高至39℃-40℃,伴有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2.肢体疼痛:部分患儿会出现肢体疼痛,尤以双侧下肢更为明显。
3.肌肉瘫痪:病毒可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无力、萎缩,甚至瘫痪。常见的瘫痪部位为下肢,如大腿、小腿、臀部等。
4.感觉异常:部分患儿会出现感觉异常,如麻木、疼痛等。
5.呼吸肌麻痹:病情严重时,病毒可侵犯呼吸肌,导致呼吸肌麻痹,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等症状。
针对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
2.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在发病期间。
3.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4.及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脊髓灰质炎最有效的方法。
对于儿童,如果出现发热、肢体疼痛、肌肉无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目前,脊髓灰质炎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支持治疗,如退热、止痛、营养支持等。同时,医生会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关键措施。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制度,脊髓灰质炎疫苗是免费接种的。家长应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及时带孩子接种疫苗。此外,在接种疫苗后,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