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常见于中老年人,其症状主要包括骨痛和骨骼病变、贫血、肾功能损害、感染、高钙血症、高黏滞血症、淀粉样变性等,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等。
1.骨痛和骨骼病变:约70%的患者会出现骨痛,常为多发性、全身性,以腰骶部最为常见。疼痛性质多样,可表现为酸痛、胀痛、隐痛,严重时可导致病理性骨折。骨骼病变还可引起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等。
2.贫血:由于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导致破骨作用增强,引起血钙升高,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进而导致肾小管性酸中毒,使骨质脱钙,从而引起骨质疏松、骨折等。
3.肾功能损害: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引起肾功能损害,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严重者可导致肾衰竭。
4.感染: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机体免疫力下降,患者容易发生感染,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等。
5.高钙血症:由于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导致破骨作用增强,引起血钙升高,可出现恶心、呕吐、多饮、多尿、头痛等症状。
6.高黏滞血症:由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可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肢体麻木等症状。
7.淀粉样变性:少数患者可出现淀粉样变性,表现为舌肥大、腮腺肿大、心脏扩大、腹泻、皮肤增厚等。
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等。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预防感染等。
需要注意的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因此,对于出现不明原因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