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是一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包括血管、血液成分改变等,症状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发作时间不超过24小时,若不及时治疗,约1/3的患者会在短期(90天内)发生脑梗死。其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治疗方法有抗血小板治疗、改善血液循环、病因治疗、手术治疗等,预防措施包括控制危险因素、抗血小板治疗、健康生活方式等。
1.病因:
血管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其次是动脉炎、心脏疾病等。
血液成分改变: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等。
其他因素:颈椎病、脑动脉盗血综合征、低血压等。
2.症状:
突然发生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言语不清、肢体无力、面部麻木、头晕等。
症状通常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
发作频率不固定,可一天数次或数周、数月发作一次。
3.诊断:
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脑梗死。
脑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检查,明确血管病变情况。
4.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预防血栓形成。
改善血液循环:使用血管扩张剂、活血化瘀中药等。
病因治疗: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疾病等进行相应治疗。
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严重者可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置入术。
5.预防:
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
抗血小板治疗:有过TIA史的患者,建议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健康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6.注意事项:
TIA发作后应尽快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
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避免劳累、情绪激动、血压波动等诱因。
如出现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症状加重,应立即就医。
总之,TIA虽然症状短暂,但后果严重,需要及时就医,积极治疗,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