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好发于下肢和面部,主要症状为皮肤突然发红、疼痛、水肿、起疱、淋巴结肿大等,可伴有寒战、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多次发作后可导致象皮肿。治疗方法主要为抗生素治疗,同时需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饮食调理。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治疗时需注意药物选择和安全性。
1.全身症状:患者可有寒战、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
2.局部症状:
红斑:皮肤突然发红,颜色逐渐由鲜红变为暗红,可起水疱,局部有烧灼感、疼痛,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
水肿:患处皮肤表面紧张发亮,有触痛、灼痛,有时可有水疱和大疱。
淋巴结肿大:受累部位的淋巴结可肿大、疼痛。
复发:丹毒可反复发作,多次发作后,局部可发生象皮肿。
需要注意的是,丹毒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如果怀疑自己患有丹毒,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治疗方法包括:
1.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疗程一般为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局部治疗:可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
3.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以减轻局部水肿。
4.饮食调理: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特殊人群在患有丹毒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儿童:丹毒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尤其是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治疗时应注意选择对儿童安全的药物,并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
2.孕妇:孕妇患有丹毒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3.老年人:老年人患有丹毒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因此,老年人在出现皮肤发红、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总之,丹毒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疾病,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