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应症状,常见的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等。
1.发热反应: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受血者出现畏寒、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由于输入的白细胞、血小板或其他致热原引起的。
2.过敏反应:输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受血者突然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咳嗽、喘憋,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这是由于受血者对输入的血浆蛋白过敏引起的。
3.溶血反应: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自身红细胞被破坏,导致血红蛋白尿,出现腰痛、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等症状。这是由于输入的血型不合或输血速度过快等原因引起的。
4.细菌污染反应:输入的血液被细菌污染,导致受血者出现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腹痛、血压下降等症状。这是由于血液采集、储存、运输过程中被细菌污染引起的。
5.循环超负荷:输血速度过快或输血量过多,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出现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症状。这是由于输血速度过快或输血量过多引起的。
6.出血倾向:输血后血小板减少,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血尿、便血等症状。这是由于输入的血小板被破坏或抑制引起的。
7.枸橼酸钠中毒反应:大量输血时,输入的枸橼酸钠在肝脏转化为碳酸氢钠,导致血钙降低,出现手足抽搐、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症状。这是由于输入的枸橼酸钠过多引起的。
8.其他:输血还可能导致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不良反应。
如果在输血过程中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同时,应密切观察受血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为了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输血前应仔细询问受血者的过敏史、输血史等,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并严格按照输血操作规程进行输血。